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相声TV为什么火了一阵就落寞,和演员有关,更和作品有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很多表演性质的行业都要改革,比如评书行业就搞出了一个《电视书场》,着实火了一阵。

评书的兄弟行业相声从内到外也搞了很多创新。

内容上的创新以快节奏、薄皮馅大、紧贴生活和时事为主的电视相声最常见,代表人物就是姜昆唐杰忠、牛群冯巩。同时,吉他相声也曾风靡一时,一直到今天依然有相声演员抱着吉他说相声。

相声外在上的创新也不少,相声剧(看起来像小品但并不是)在当时很流行,尤其是群口相声剧,只不过经常被观众当小品看。不过相声剧在解放前就有,只是不太出名,严格说来也不算是创新。

相声行业另外一种创新形式绝对是新时代的东西,那就是相声TV。

光听名字就知道,相声TV是从音乐行业的MTV学来的。MTV的歌声是歌手在录音棚里录好的,画面是后拍的,然后拿来对照匹配口型。相声TV也这样,台词依然用相声原声,演员们在相声TV里相当于鹦鹉学舌。

因此,乍看起来相声TV像现在的微电影或短视频,但跟微电影还不一样,倒有点儿像双簧。

你别说,相声TV从一开始推出就大受欢迎,其主力阵地就是《曲苑杂坛》,观众们对这种创新很认可也很着迷,因为一方面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相声名作,更主要的是还能看到一帮相声演员在“演电影”。

这大概就是相声TV能火的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很多相声TV都是由专业演员甚至干脆就是相声名家来演的。

侯耀文演他父亲侯宝林的名作《空城计》,配角则是韩善续、郑天庸等实力派话剧演员。后来侯耀文还演他自己和石富宽合说的《夜行记后传》,郭德纲说侯震车牌驾驶证都是自己画的,那就是侯耀文的在《夜行记后传》里的台词。

天津的相声演员则是相声TV里的主力阵容,苏文茂徒弟刘俊杰演马季唐杰忠的《多层饭店》,苏文茂的儿子、高英培大弟子苏明杰分别演了《纠纷》、《别扭话》和《扔靴子》,其中《别扭话》的主演就是原声逗哏常宝霆,《夜来麻将声》的主演也是原声逗哏马志明,这可就太难得了。

多说一句苏明杰,笔者几乎没怎么听过他的相声,对他的印象全停留在相声TV里了,尤其是他在《纠纷》里饰演的丁文元,简直绝了,那眼神那动作,神还原。

郝爱民和李文华出演刘宝瑞郭全宝合说的《画扇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则是李文华,他做了喉部手术后不能在舞台上说相声了,相声TV这种表演形式则延续了老人家的相声生涯,尤其是他在《夜来麻将声》中的“对倒三六条”非常传神。

提到相声TV,就不能不提郑天庸先生,他是天津人艺的话剧演员出身,主业是话剧和影视剧,但他同时还演了很多相声TV,《做大褂》、《扔靴子》和《空城计》里都有他,尤其是《空城计》里他出演的侯喜瑞,那叫一个哏儿“嗨,龙套有什么词儿啊,就一个字:轰!”

对了,郑天庸先生还曾出演过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你注意到了吗?

当然,还有一些非著名演员出演的相声TV同样出彩,如《三棒鼓》和《钓鱼》就是,尤其是评剧老演员赵如意,她曾出演过《做大褂》和《三棒鼓》,演得那叫一个好。

在我们印象中,相声TV只存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实际上并不是,相声TV后来也一直在拍,像知名小品演员邵峰年轻时就曾拍过一些,近些年天津的裘英俊他们也拍过,但影响力都不如九十年代最初那一批。

或者干脆说,相声TV在九十年代火了一阵之后迅速就落寞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九十年代相声TV为什么那么火?除了刚出来的新鲜劲之外,也和侯耀文、李文华、常宝霆、马志明、苏明杰、郑天庸、郝爱民、刘俊杰等一大批精英出演有关,当时的相声行业对改革和创新也有那么一股子热情,自然出来的作品就好,观众也喜欢。

现在呢,一方面有一个因素得说一下,曾经的经典相声基本上都被相声TV和快乐驿站给拍完了,相声TV拍经典老段子为主,快乐驿站拍新段子里的经典为主,这些经典作品再拍的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近些年相声行业流行的很多相声多数都没有故事性,网络笑话攒在一起的东西怎么拍成有故事、有人物的相声TV?最多只能摘出来一个小笑话拍个短视频。而且,现在还有很多相声内容如捧哏家人系列,你拍出来倒是刑,那可就有判头了。

得了,还是把九十年代的相声TV珍藏下来吧,那是可以传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