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大逃杀》,日本禁忌大作,42人厮杀只能存活1人,刻画残酷人性

  • 《大逃杀》改编自小说家高见广春的同名小说,但由于剧本题材过于耸人听闻,日本唯恐有影响青少年行为及政府形象的疑虑,当时主要影片制作人员必须前往日本国会接受议员质询,成为日本首开国会备询先例的日本电影。

  • 最后以辅导15级在日本上映,并缔造了31亿日元的票房佳绩,《大逃杀》也影响了各种以「生存游戏」为主题的后续作品。

  • 《大逃杀》,故事描述新世纪之初,某个国家陷入衰败,失业率超过15%,多达1000万人失业、80万名学生辍学,青少年犯罪率亦急升。失去信心的大人出于对年轻人的恐惧,通过一条简称为「BR法案」的《新世纪教育改革法案》,以死亡的恐怖支配年轻人,从而夺回大人的威严。

  • 某天,城岩中学3年B班在原本开开心心的毕业旅行上,却被随机选中成为了「BR法」的实施班别,规则宣布全班42个学生只能活下1个人的荒岛厮杀现场。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大逃杀》并不如传闻中的那么血腥,毕竟现在的技术早已可以做出更真实、惊悚的画面,但对人性残酷的一面确实刻画得很到位。

  • 我在豆瓣短评上看到有人形容这部电影是「励志青春片」,虽然听起来很讽刺,但我竟然觉得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比起电影中的杀戮行为,《大逃杀》反而有不少让我觉得感动又悲伤的地方。

  • 我认为《大逃杀》真正想讲的主题并非青少年之间的自相残杀,而是小孩子被迫进入大人的「组织社会」的过程。电影中「BR法」的诞生来自懦弱的大人对青少年反叛的恐惧。

  • 从七原秋也、光子的家长也可以看出这个「新世纪」社会上的大人大多都无法提供孩子正向健康的教育环境,导致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种绝望的氛围里。

    《大逃杀》有一个设定很重要,那就是3年B班的同学并不是感情冷漠的一群人,相反的,这个班级的感情很要好。

  • 游戏开始后,学生们很快就显露出各式各样的本性,有人拿着武器毫无章法地杀人,有人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背叛了同学、有的人开始组成小队互相帮助,但也有不想与平时要好的同学互相残杀,以自杀选择终结游戏的人。

  • 柴崎幸饰演的相马光子令人不寒而栗,在故事中她机警聪明,懂得利用人的恐惧成功杀掉武器杀伤力更强的同学,她可以不带任何情感,为了让自己活命甚至可以出卖身体,然而却也是小时候被妈妈卖给恋童癖让她养出了这样的人格。

  • 电影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灯塔的群戏,一群女孩原本口口声声说「我们绝对不会杀了自己的同学」,为了帮助对方而聚集在灯塔中,然而却在意外之中开始互相猜忌、推托,女孩们开始互相残杀,只有造成意外发生的女孩在枪战中活了下来,最后却带着负罪感跳楼自尽。这场枪战呈现了女性之间的心机算计,以及一种不胜唏嘘的无奈。

  • 北野武饰演的班导师在片中是很重要的灵魂人物。身为片中「大人」的代表,他有点令人捉摸不定,有时可以残暴冷酷地杀人,但是中途给中川典子递伞,中弹后才射出水枪的他却也有善良的一面。

  • 他的任务是「让这群小毛头畏惧大人」,也让这群学生在游戏中被迫要成为互相算计、互相残害对方的大人,当他迫使七原秋也对他开枪的那一刻,七原秋也其实就与杀害挚友的班导师并无二致,「把这群小孩变成大人」是他的任务,但我却莫名觉得这个班导师其实很爱他的学生。

  • 听说原著小说更残暴,但我认为电影最后留下了积极正面的寓意。最后反而是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杀过人的七原秋也和中川典子活了下来,他们跟川田章吾之间互相信任的感情很令人感动,尤其是川田章吾最后领悟出的那句「能够跟你当朋友真好」,让这场大人操办的杀戮游戏中留下了些许青春的浪漫。

  • 最后作为全国通缉犯的七原秋也和中川典子只能不断逃亡,可能又会陷入新的迷失,然而走入绝境的他们却说出「不管在哪里,只要全力以赴」,让《大逃杀》的故事留下很悲凉又感人的余韵。

  • 《大逃杀》的游戏虽然结束了,但现实生活中的战争永远不会结束,在这场无法逃脱的游戏中,继续生存的方法,唯有电影最后七原秋也震撼人心的那一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