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语境下,嘉行传媒向真、向深、向好挺进
继翻译官、谈判官这些听起来有些“冷门”的职业登上荧屏后,近日收官的《筑梦情缘》中,一批活跃在民国时期的青年建筑师令人眼前一亮。而在上海电视节的主会场外,《暴风眼》的大幅海报引人注目。国安人员这一神秘的群体,也即将以剧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不同时空中,关照当下现实
一贯擅长行业剧的嘉行,在《筑梦情缘》中,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聚焦建筑行业,对年轻人的生活梦想展开了演绎。
“在我看来那是很真实的一个年代,不同阶级不同层面的人生,他们的生活、奋斗和追求,还有那个特定时代里的挣扎,这样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总制片人高琛表示。
嘉行传媒金牌制片人高琛
在人物设定上,剧中每个人物的故事线都相对完整丰满。
其中在男女主的设定上。男主沈其南从底层为梦想一路拼搏,并在过程中不忘初心。女主傅函君是在民国时代少有的女性建筑师。在这个女性角色身上,具有当代女性所追求和认同的独立意识以及奋斗的思想。傅函君有软弱的时候,但也有自己的坚守,愿意为理想做出牺牲。这样一位女性角色,相当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高琛认为,这是《筑梦情缘》作为一部行业剧,能让观众感到热血沸腾的部分。
高琛进一步表示,如果观众能通过这部剧,感受到主人公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关于梦想的坚守,对爱情的忠诚,以及对事业的奉献精神,“那么这部剧就达到了我们同心协力去做它的目的。”
尽管故事发生在民国,但《筑梦情缘》直接以建筑行业作为背景的尝试,在国产电视剧中是稀缺的。有不少建筑行业人士,都针对剧中专业部分,展开了讨论。
以“中山陵设计竞赛”为原型的建筑比拼,以上海沙逊大厦为底本的“上海第一高楼”……定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筑梦情缘》有大量与建筑专业相关的情节与细节。在最后画面的呈现中,老上海的风情和那个时代特有的记忆符号得以逼真展现。
因此,剧中人物的思维,面对现实困境的处理方式,也能与荧屏外的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即便是一个年代剧,却也引发了观众对当下年轻人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讨论。
这样的效果,或许也印证了在《筑梦情缘》专项研讨会上对“现实主义类型剧”的探讨: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剧并不仅仅限于现实题材剧;现实题材剧也不一定都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关键要看作品能不能关照当下的现实状况、现实问题与现实思考。
此次,嘉行选择制作《暴风眼》,也是想让观众了解这些无名英雄,了解国安人员除了这份特别的工作之外,也一样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他们自己要坚守的东西。让观众通过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对使命感、责任感有更深的共鸣。
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角色的演绎,表达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考、真实的喜怒哀乐。如此,观众才能在喜欢剧中角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角色,并感知他们所坚守的东西。遵循这样的一条现实主义创作链条,无论剧作放在哪个时代呈现,都可以与现实产生共鸣。
用年轻的心态,讲好关于“成长”的故事
《趁我们还年轻》并没有刻意在情节设置上下“重手”,而是通过现实里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离日常生活很近的故事,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自然而然地,也就激起了位于同样时期的年轻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和讨论。
“虽然这个故事里也有爱情,但友情、亲情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青春题材故事中,这种处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高琛道。
在高琛看来,专注于内容的年轻化,做年轻人喜欢看的剧,是嘉行的一份坚守。而这种“年轻化”,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价值观和心态上。充满活力与激情,向往美好的未来,积极生活,这些都是社会对于“年轻人”的印象,而嘉行正是在不断尝试将这些年轻的精神,融入到剧集的制作中。
润物无声,以好内容传递“好态度”
如今,观众们对于行业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剧中情感线与专业内容的比重如何平衡这一方面。而在高琛看来,专业剧情部分与感情线是不冲突的。行业相关的内容,不仅仅是作为背景或者人物的设定,而是作为故事发展的主推力进行呈现。
行业内容融入到核心故事里,感情的铺垫推动故事发展。如此相互结合,让观众看剧的同时,能够对行业有简单的认识,也能对剧情中的正向价值观产生共鸣。
“当然出于创作需求,我们在剧情方面会有一些戏剧性的设置,但我们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希望有一些可以让观众思考和共鸣的东西。”高琛表示。
比如《筑梦情缘》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趁我们还年轻》中把握当下,不留遗憾的生活态度;《亲爱的翻译官》中女性独立自强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和感情的坚守等等……
这些核心元素,放在特定年代的剧作中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若是跳出剧情放到当下,也是值得观众们去讨论和思考的议题。
尊重题材差异但不唯题材论,一直以来,嘉行在制作影视作品的题材选择上并没做太大限定。
总体来看,嘉行选择的标准,主要着眼于剧本的内容,以及内容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正如高琛所说,他希望嘉行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正向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当下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是我们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无论是什么题材,我们的初衷都是要传递给观众一种好的态度,这也是我们选择题材的统一标准。”
从本质上来说,电视剧是一种精神消费品。要想通过电视剧向观众传递某种价值观,首要条件是将剧作打磨成一个有足够意味与趣味的世界,让观众沉浸其中。如此,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共情,对其命运现实的共鸣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
以“现实主义创作”的态度和手法,《筑梦情缘》在上世纪的上海映照了当代精神,《趁我们还年轻》则在80后的职场诠释了青春。嘉行未来的作品想必也会找到更加独特的视角,体察当下社会,传递正向价值导向。对此我们不妨心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