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惊悚片《野蛮人》,到底有多“野”?
《野蛮人》(Barbarian)被誉为年度最受期待的惊悚片。
上线后,该片品质果然不负众望。烂番茄新鲜度一度高达92%,观众打分也在70%。另外,豆瓣上的7.0分,也足见影片令东西方影迷同时交口称赞。
影片来头不小,由《小丑回魂》《午夜凶铃》《咒怨》制作团队打造。在创作期间,导演兼编剧扎克·克雷格曾向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取经交流。
影片一经上映,《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新闻》等许多媒体就给出极高的评价。
甚至不惜给出了“大师级恐怖作品”的超高评价。《野蛮人》的故事不算复杂,胜在叙事技巧和氛围营造。
故事上,导演结合了自己使用租房app的经历,来编写出一个发生在出租屋的惊悚故事。
初看上去,有点像韩国大热影片《寄生虫》,但继续看下去,你会发现西方鬼屋电影与《科洛弗道10号》(10CloverfieldLane)惊悚悬疑片的有趣结合。
女主角泰丝从家乡远赴底特律寻找工作,为此租借了一栋小屋。但派单混淆后,她发现自己不得不与陌生男子同居一屋。
惊悚感由此发力,但这不过是导演的“障眼法”,为后面的真相铺垫,制造反转时的张力能量。
当泰丝意外进入小屋地下室,并发现其中暗藏蹊跷,一个如迷宫般的地下监狱令她毛骨悚然。
一张空置的床,一台对着它的摄影机,还有几个空着的铁笼,直接将惊悚氛围和悬疑感拉满。
就像泰丝不断深入这个恐怖的地下巢穴,发现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一样,影片非线性的章回体叙事结构,不断翻新着观众的认知体验,摧毁其预先判断,落入导演的伏笔全套,享受反转加反转的叙事快感。
其实,当雨夜过后的次日清晨,泰丝出门环顾街区的刹那,电影的概念与叙事框架也就此确立。
这表面上是一个“鬼屋”故事,其内核却是一个关于萧条破败之地的空间寓言体。
层级错落的地下室里生长着怪物,蜗居着被遗忘的恶人,他们都是经济环境衰颓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企图囚禁他人,满足自我欲望的施暴者。而章回体里,接连出现的几位男性角色,即陌生租客、男制片人、房屋旧主、警察与流浪者,一同映射出女性怨念的诸多集合。
角色由空间出发,一个个到这的陌生人也就形成了彼此纠缠的叙事路径。
影片结尾,通过男制片人的角色设置,性别主题托盘而出,即别信男人,男人就是一种做尽坏事还会找补的自信生物。哪怕周遭都破败成那样,自信且平凡的他们依然难以阉割掉后代妄想症,被生育焦虑激发出黑暗一面。
个人非常喜欢那个悲剧性的结尾。
身处地下之地下的“怪物”,她本是被囚禁的受害者,长期孤独的她想要的东西很简单,然而还未得到,便已失去。
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她,对于旁人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更令人悲伤的是,为了活下去,即便泰丝理解她的苦衷,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杀死对方。其中深意,值得深思。
如此一来,导演利用观众对于恐怖片的预期,完成了一次无性别之分的带入游戏。
无论你是男是女,只要你觉得模式租客有威胁,只要你觉得男制片人有问题,只要你觉得怪物有些可怜,那么你便体验到了万千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的,由性别差异而引发的尴尬处境。
这并非是谁个人的错,这只是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顽疾。
但,没有意识到,改变便无从谈起。如果这部影片能带给你一丝丝这样的思考,那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