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白玉霜“半出戏”顶替“评剧皇后”
![筱白玉霜“半出戏”顶替“评剧皇后”](https://www.siyezi.com/s/ico/71.webp)
要说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最火的,还要数白玉霜。她在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文化人士的帮助下排演了不少新戏,尤其是由明星影片公司于1936年出品的电影《海棠红》,便是白玉霜主演的。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白玉霜被称为“评剧皇后·电影明星”。
这部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白玉霜、王献斋、徐莘园、舒绣文、王吉亭、谢云卿等主演。同时,她还根据电影剧本排演了舞台剧,随着舞台剧的演出以及电影的热映,《海棠红》红遍上海滩。随后,影响扩散到全国各地并持续了十几年。当然,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又有部分院团曾挖掘过这出戏。2020年,天津出品的国产故事片《海棠红》,便是根据这出戏进行改编的。
1937年,喜彩莲在上海演出期间也打出了一个称号——时代艺人。当时喜彩莲演出的剧场就叫“时代剧场”,演的也大都是根据京剧、话剧移植的剧目,比如,《人面桃花》《卓文君》《潘金莲》等。这期间,莲剧团对评剧的唱腔、乐队、化装、舞美等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当时流行一种“翻案戏”,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把他写的这类题材的五幕话剧《潘金莲》的剧本给了喜彩莲,李小舫整理后改成评剧,一经演出,非常轰动。
白玉霜在上海红火了大致两年的时间,1937年年初,春节前后,她和戏班里“场面上的”(指乐队工作人员)——李永起私奔了!一时间,“评剧皇后”白玉霜失踪的新闻,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顶替白玉霜唱戏的是筱白玉霜——李再雯。 筱白玉霜生于1922年,1967年去世。乳名小德子,被白玉霜的养母李卞氏收养,管白玉霜叫娘,管李卞氏叫奶奶。小德子到李家后起名福子,李再雯、筱白玉霜都是后来起的艺名了。
筱白玉霜当时学的都是“半出戏”,比如《珍珠衫》里的“平氏”、《桃花庵》里的“窦氏”,都是主要配角的戏。此外只会几出小戏,正式的戏就会一出《王少安赶船》。为了应急,她白天、晚上演戏,夜里学戏、排戏,吃了不少苦!那时,她才十五六岁。我们现在听到的筱白玉霜《王少安赶船》的录音,是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录音,大致三十多岁。
筱白玉霜“半出戏”顶替“评剧皇后”进度条18:5400:00/18:54
《越听越有戏》
周一~周五
14:00~15:00
主持人 田翔
欢迎收听
越听越有
戏
供稿丨田翔
制作丨天琦
节目中戏曲唱段
版权归其所有者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