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老电影《天若有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女孩会爱上坏男人

  • 1

    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粗制滥造才是主流,但这部《天若有情》却堪称经典。

    首先是主题很经典:美丽的富家女爱上街头小混混,跨越阶层,又笨拙又真挚,生离死别的爱情,让观众非常动容。

    其次是故事结构很经典:开场——发展——高潮——结尾节奏准确,让观众的情绪得到恰到好处的抒发,有很好的观影体验。

    最后是场面和音乐很经典:对于1990年来说,那么大的飙车和爆破场面,男女主人公驾驶滑翔飞机在高空飞行,应该算是大制作了,给观众新奇、震撼和浪漫的视觉体验。

    1990年,黄家驹还在世,电影非常恰当地使用了他的音乐,很好地营造了氛围,烘托了情感。

    2

    在电影里,主人公通常都是第一个出场的。

    所以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华弟(刘德华)开着摩托车风驰电掣,非常潇洒地躲过警察的查车。在第一场戏里,电影交代了他的职业和性格,一句“我不做很多年了”和“大哥叫到,我一定做”。就点明了他本性不坏和义气当前的性格(早期的香港电影,资金来源多是黑钱,这符合投资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埋下一条非常关键的剧情主线,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铺垫。

    在第二场戏里,电影创作者带领观众来到华弟的生活,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告诉观众,他被一群底层妓女养大,孤独,贫穷,无所依靠,缺乏男性的模板——在电影的第三部分,导演借其中一个养母之口告诉女主角:连那个抛下年幼的他,跳楼自杀的母亲,也不知道他父亲到底是谁。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他走上歧路的原因:他要跟随一个年龄大到足以做他父亲的大哥,那个大哥为了罩他,肯为他挨刀子。

    最后,他也是为了给大哥复仇,才拖着身受重伤的身体,抛下心爱的女孩,“英勇”(但毫无意义地)赴死。

    表面看来,华弟的选择比较符合黑帮的价值观(为老大拼命),但内在里,也在说着:人们对爱的追寻,对依恋关系的渴求,是永远都不会停歇的。

    这就是好电影的意义。

    只要创作者是在依据创作规律认真讲故事,就总能进入观众的内心和情感,给观众启迪,让观众思考,进行一场无意识的内心旅行,乃至是精神的洗礼。

    3

    这部电影,试图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女孩会爱上坏男人。

    女主角jojo,大波浪,大红唇,白衬衫,她美丽得超凡脱俗,天真可爱,又礼貌温柔,受过很好的教育,家里超级有钱,却爱上一个街头混混,没有读过书、没有前途、性格粗鲁的华弟。

    在第一场戏的第二小节,华弟来到一个车场。

    在一片乌烟瘴气之中,几辆改装过的货车正在飙车。每辆货车的顶上,都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她们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只徒手抓住栏杆,随着货车的疾驰,疯狂地扭动身体,兴奋地喊叫着,像是在享受这场狂欢。

    然而很不幸,在这个小节的结尾处,其中一个女孩因为货车刹车过猛,从顶上摔下来,身体砸破一辆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卡到了驾驶座里。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她满头满脸都是血,痛苦地呼号着,希望得到围观人员的施救。

    在电影的发展阶段,华弟也让吴倩莲扮演的jojo站到货车顶上,跟他一起去飙车。似乎,这就是他示爱的方式了——一个从未被爱过的人,真的不懂如何去爱别人啊。

    在电影里,jojo其实是爱上了一个劫持她,让她置身危险之中的坏人。

    然而就是这个坏人,却给她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爱,让她感到活着的意义。而她之所以爱上这个不懂怎么爱她的坏人,最最根本的原因:

    一是她的母亲就不懂怎么爱她。

    她的母亲不但对她缺乏情感反应,还非常冷漠,甚至是冷酷,只关心她做得好不好,是否优秀,是否听话,至于她开不开心,有什么需求,一个人住超大的房子害不害怕,全不在母亲的思考范围之内。

    二是她的父亲在家里全无发言权,更像是母亲的附庸,跟班,忠犬,全无做父亲的威严和责任感。

    这样的父亲,不可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产生“有人保护我”的感觉,因而容易在人际关系中退缩,遇到冲突情境时选择压抑自己,顺应他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弟和jojo虽然在社会阶层上差距非常远,但他们却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荒凉,一样的无助。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世界是有相似性的。如果来到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华弟都不用说什么,jojo就能通过直觉感受到:这个人跟我很像,我们可以聊聊。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女孩会爱上坏男人”的答案:

    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视、被虐待的女孩,爱上坏男人的概率会高很多。

    因为她们会循着味道,找到跟父母相似的男人,进入一段有着熟悉感的亲密关系,营造童年时期的仿真版生活,强迫性地重复5岁之前的生活和内心体验(2021年4月,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花了不少篇幅来谈强迫性重复的心理现象)。

    4

    有人写文章说,现在搞创作越来越难了。因为动不动就会被人骂“三观不正”,还举例说琼瑶《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何书桓,如何被年轻观众骂做“渣男”。言下之意是,观众不该用道德去评价艺术作品里的人物形象。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现象,并非观众不宽容,更不是观众不成熟。

    事情恰恰相反,是因为如今的观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艺术作品的要求更高了,不会轻易被创作者的逻辑带走。

    这意味着创作者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作形象饱满的人物,以及符合人物心理逻辑的情节,而不是瞎编乱造。

    只有当观众被故事打动,深深地沉浸在创作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喜爱艺术人物,共情艺术人物的内心活动,对艺术人物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才能忘了道德,忘了是非评价,只是投入到艺术作品之中。

    此外,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人物时,不能因为喜欢自己的人物,而强行给他安排挑战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情节。

    比如在这部《天若有情》,刘德华饰演的华弟,在电影一开场就因为哥们儿义气(或者也是向老大报恩),参与了一场抢劫珠宝的罪案,为了脱身,他还偷袭了警察,劫持了无辜路人(女主角jojo)。

    虽然观众很喜欢这个至情至性的人物,尤其是刘德华那么帅,演技那么好,足以让观众忘记华弟其实是个罪犯的事实。

    但是,虽然观众会因为喜欢这个艺术人物,而忽略他的罪犯身份,创作者却不可以忘。

    所以这个人物,哪怕再潇洒,再帅气,再有情有义,观众再不舍得,他最终也必须得死,要么是被法律制裁,要么是其他方式的死亡。

    否则就是挑战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

    5

    最后说一点吴孟达的角色。

    缅怀达叔,感谢他为观众塑造的那一系列生动的角色。

    这部电影为吴孟达赢得最佳男配的奖项,是实至名归的。

    因为角色的性格非常鲜明,而吴孟达的演绎堪称经典,无论是语气、表情还是身体语言,还是走姿,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让我有一种“他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戏”的感觉。

    这个心酸的小人物,正面对着欺负他的混混,就沉默,或者满脸堆笑,可一旦人家走远,他就立刻跳起来骂人,吹嘘自己的能力。他的存在,主要是用来衬托华弟生活环境的残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实在是“揾食艰难”,就业岗位只有那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观众:华弟并非不想好好找一份工作去生活,他一无学历,二无技术,三是社会环境实在太差,就业机会非常少。

    电影的最后,导演给了吴孟达的角色最华彩的蜕变:一直胆小如鼠,唯唯诺诺的他,竟为了兄弟义气,勇敢地拿着刀去手刃仇人,却被仇人反杀。

    他为了保命,为了活下去,一辈子装怂,却在关键时刻,豪情万丈,侠肝义胆。

    试问他不得奖谁得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