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刑警》夏日限定,以“辣”夺睛
引子
影片《龙虾刑警》在延续犯罪类型电影的基础上融入全新的喜剧元素,将“美食”与“探案”相结合,以更为新鲜的视角开拓了悬疑、动作类影片的讲述视角。
单从影片内容来看,“警察”与“厨师”似乎是两个区别极大的职业,但在影片《龙虾刑警》中,则将二者相为结合,不靠谱的警察辅以濒临倒闭的龙虾店,荒谬的背后所突显的是影片所传达的“黑色幽默”。
这样的“刻意”从影片的开始便有所体现。由王千源所饰演的刑警杜宇飞仍旧还是一个基层落魄警察的人物设置,这与之后所上映的电影《大人物》沿用相同的人物基线,但冲动、莽撞等特性却不应该出现在一个身处缉毒一线的警察身上,同时为了盯梢的需要便随意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龙虾店,与毒贩成为了邻居,这样的人物设置或许从一开始便是为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厨师而设置。除此之外,这样的刻意还体现在影片的剧情设置上。《龙虾刑警》中的一切都似乎太过于巧合,为了躲避毒贩怀疑而随意躲进去的一家店竟然成为用以监督毒贩最为隐蔽的地点,于此同时,影片中的问题解决的都过于顺利,缺少因过程曲折而叠加的成功的喜悦。
而至于为何选取龙虾店作为影片中重要的元素,一方面龙虾本就是一种夏日常见的、极为接地气的路边小吃,便于食材的选取,同时龙虾从本质上与影片所主要表达的缉毒警察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生存环境与职业特性的使然都在一定程度上让缉毒警察如龙虾般生存于污泥之中,或者深藏于人海、沟渠。同时为更加贴近于小龙虾的“麻辣”属性,导演的影片中主要的几个人物性格的建构上也可谓是下了功夫,但过于戏谑的人物形象在增强影片喜剧氛围的同时,却也于一定程度上与警察的形象有所偏离。
以男主角杜宇飞来说,影片中除他本人之外的人物性格大多是以他的第三人称口吻作以交代,为了强化影片氛围及符合影片类型定位,杜宇飞一直承担着影片“扩音器”的功能,喋喋不休地说着些与案件本身并无关联的话语,人物的特点是立住了,但其根本的警察身份特质则似乎少了些。相反,缉毒小队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形象花姐则与杜宇飞截然不同。在杜宇飞的表述中,花姐是一位大龄恨嫁的女警察,而所有关乎大龄女性的唠叨、墨迹、夸张等特性却并未显现在花姐的身上,反而一一呈现在杜宇飞的身上。这种基于男女性格的错位,在呼应影片职业身份错位的同时,也成为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其次,《龙虾刑警》中一直致力于将影片中的各类人物符号化,这一特点在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尤为凸显。不论是龙虾店隔壁的贩毒据点里穿着铆钉皮衣的辉哥、还是染着夸张黄头发的跟班小弟,又或是画着浓重烟熏眼妆的将军,以及富有女性特色穿着西服带着礼帽的九爷,导演一直借由某一符号,试图将这一类人物加以概括和类型化。但如这般下足功夫的也仅限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至于真正树立人物性格的内在气质塑造在这点上还是缺乏的。混乱的剧情与突然而至的戏剧转折,都使得影片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慌张而急促观感,剧情的巧妙并非等同于生搬硬套的巧合,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真正重要的还是应考虑如何提高作品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架构的合理性。
再者,从影片整体的风格来看其实并不和谐。开篇的喜剧氛围并未延续至整部影片,行至中段,导演似乎幡然醒悟影片所要塑造的角色重点任然如剧名中所突显的“刑警”,而并非“龙虾”,以至于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呈现出较为极端的割裂感,莫名奇妙的警队行动加上毫无关联的分组行动呈现出毫无情感共鸣的煽情桥段,就连可以算上影片高潮的打斗场面都显得过于刻意,与毒贩背后真正大佬的对决展开在拥挤而闭塞的龙虾馆内,这使得以及期待影片高潮的观众怀抱着满腔的激情观看了一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的打闹,抹去了真枪实弹的刺激,所展现的更多的是老年演员的力不从心,也或许这样的安排是导演别有用意,于侧面呼应了龙虾馆的店名“虾闹闹”。
终
一影一话谱人生虚实
倶是覆舟风雨书字可抵愁
终南影话电影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