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首歌能占据各大平台热榜,不可思议!
没想到,一首歌能占据各大平台热榜,不可思议!
文/叶雨秋
以我混迹多年的歌坛,文坛,娱乐圈,甚至新闻界的阅历看来,这种现象是第一次见,一首歌能霸榜抖音,今日头条,朋友圈,视频号,甚至各大门户网站头条,我是第一次见。
这就是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这首歌的曲子旋律丝滑,很多人的评价就是两个字,上头,是真上头,听完那个旋律一直在脑子里盘旋,挥之不去。
当然,评论最多的还是歌词,歌词写的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聊斋志异的几千故事里并不出众,更不突出,远不如画皮影响大,但是相信现在都知道这个故事了。
这首歌的歌词出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俊少年马骥,为飓风引,至罗刹国,此国所重者,不在文章而在容貌也,然以丑为美,人畜不分,黑白颠倒,喜靡靡之音。俊少年为活命,也曾锅灰涂脸曲意逢迎,终郁郁而不得志。后入东海,作《海市赋》,识得龙女,从此天马行空,快意人生。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故事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华人马骥在海上遇到风浪,被迫流落到罗刹国的故事;第二段是马骥在罗刹国通过海市进入龙宫,与龙女相爱的故事。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中的内容,明显是第一段马骥流落罗刹国的的故事。
“马户”这个名字,跟故事主角的名字马骥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马骥本来是一个有名的帅哥,但是罗刹国以丑为荣,以丑为能,马骥因为自己长得帅,反而受到了不少排挤。
其中“两耳傍肩,三鼻孔”这一句,在蒲松龄的原著中写作“双耳皆背生,鼻三孔”,是形容罗刹国相国的长相的。
后来马骥以煤灰摸脸扮丑,才获得了罗刹国国王的赏识。
然而他的丑毕竟是扮的,所以还是有不少罗刹国人排挤他,这让他十分郁闷,最后还是离开了罗刹国。
虽然在《聊斋》中《罗刹海市》这个故事不太出名,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故事寓意的辛辣深邃。
罗刹国是一个审美和观念都十分扭曲的地方,蒲松龄评论这个故事时说;在颠倒美丑,以扮丑曲意逢迎,是天下人的通病。越是不要脸的奉承,获得的名利就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刀郎在新歌《罗刹海市》中提到了一个外国人名,叫维特根斯坦。
这个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逻辑哲学论》,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叫做“意义即使用”。
而且刀郎的《罗刹海市》的最后一句,“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本来讽刺的就是社会性问题,而刀郎《罗刹海市》中的“马户”和“又鸟”说的很明显是某种现象,而不是个人。
所以我个人感觉,刀郎如果用这首《罗刹海市》来攻击几个人的,明显“大炮打蚊子”--根本犯不上!
网友们评论最多的事,《罗刹海市》《颠倒歌》这两首堪称传世之作。之前以为中国文人的风骨都已经磨灭了,刀郎两首新歌出来后才知道中国文人的风骨还在。
毕竟我们所学所知的伟大意义有很多种,但唯独不包括“实用”……
当然,也有人以专业的音乐素养评价这首歌,罗刹海市唱出了刀郎十年被人欺负的愤怒,用东北二人转的靠山调有美国黑人嘻哈音乐的说唱风又有西部小曲花儿的韵律,刀郎西部歌王王洛宾之后的鬼王,罗刹鬼市上群魔乱舞。
综合这两天来网上对于这首歌的热议,特别是这首歌的歌词的热议,我们再结合聊斋志异的原文来理解刀郎应该是用这首歌讽刺社会上的一种现象,比如黑白颠倒,以丑为美………等等等等……
本人作为刀郎几十年来的歌迷,以个人对刀郎的理解,刀郎还不至于那么狭隘,刀郎是个大格局的人,这么多年了,刀郎对于他的攻击都没有回应,甚至都没有出过恶言,他只是醉心于音乐。
可以说,刀郎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网上主流意见认为刀郎是对当年攻击他的四大恶人的回击,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当然,我也同意网上的一种看法,说刀郎在写歌词的时候如果说没有想到那几个人,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具体怎么看,个人格局不同,个人看法不同,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
当然,我还是很欣赏网友的一些很犀利的评论的,比如,以为刀郎这么多年封刀了,原来这二十年是磨刀了啊。
还有人说,刀郎是这么想的,我就是纯粹的写了一首歌,至于网友们怎么解读,欢迎对号入座。但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总之,一首歌,能够霸榜歌坛,问题,抖音快手,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各大媒体头条榜单,说明他一定是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不管人们做何种解读,理解成私人恩怨也好,理解成针砭时弊也好,我相信这个热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引起网络的讨论,甚至网络大论战。
真的挺好,各种观点交锋总比万马齐喑来的痛快,有多久没有看到互联网有此盛况了,还是很值得喝个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