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票房从31亿掉到10亿!《我和我的父辈》为什么不再招观众喜欢?

这次国庆档,最受期待的电影只有两部,一部就是《长津湖》,另外一部是《我和我的父辈》。

说实话,《长津湖》上映9天,轻松砍下35亿票房,这个成绩应该算是接住了“大片”这个名头。

但是《我和我的父辈》就有点难看了。

上映之前,所有人都预料这部电影应该和它的前作,也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我和我的家乡》一样。

应该能够稳定在30亿票房左右。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同样是上映9天,《我和我的父辈》只拿下了10.73亿票房。

这个成绩对于其他电影来说,肯定是非常不错的了。

可是对比起同档期的《长津湖》而言,却是被拉开了近三倍的差距。

可以说这次《我和我的父辈》确实担不起大片的名头了。

但是到了今年,为什么同样是大腕云集,同样是一个IP衍生出来的大片,最后却只收获了10亿票房呢?

其实背后的原因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也挺简单的:

一个就是这一次的《我和我的父辈》导演阵容上差了一点。

看看《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阵容,基本上都是成名已久的大导演。

陈凯歌、宁浩、陈思诚等等。

可是这一次,虽然有吴京和徐峥两个大导演坐镇,但是同时也安排了章子怡和沈腾这两个新人导演执导。

虽然他们两个人当演员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担任导演确实是第一次。

特别是沈腾执导的那个《少年行》的单元,无论是剧本,还是高度上都差了一些,说实话,这次《我和我的父辈》票房不好,沈腾确实应该背点锅。

第二个剧情编排得不合理!

这次的《我和我的父辈》四个单元的故事,看起来都围绕着“父辈”这个主题在展开。

可是实际情况下,还是有点跑题的。

比如章子怡《诗》的那个单元,我觉得更像是讴歌伟大的母亲,而不是父辈。

毕竟当章子怡和黄轩同台出现的时候,章子怡的气场确实就盖过了黄轩。

最后就是沈腾“机器人”的那个单元,就有点强行升华主题的嫌疑了。

什么孩子创造了机器人,机器人又救了孩子,这个逻辑如果能够用一部电影的标准时长来探讨,我觉得还行,但是就几十分钟的时间,估计沈腾自己也没有搞明白主题是个啥。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观众们可能对这种单元剧有点厌恶了!

说真的,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国》出来的时候,观众们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上百位明星可能会觉得挺爽的。

但是一个套路玩多了,特别是整部电影四个单元故事又有战争的激情、又有年代剧的催泪,最后还有小市民的惊喜,以及科幻片的喜感。

怎么看这部电影就不像是一部完整的电影,而像是一部拼盘式的大乱炖。

特别是吴京的《乘风》说真的,我是觉得吴京的整体表达很爽的,可是我才刚开始进入电影的情绪。

吴京的单元就匆匆结尾了,这种观影体验确实不好受。

特别是接下来的剧情和吴京的《乘风》完全就不搭,更是让我觉得杂乱无章。

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次《我和我的父辈》票房遇冷的原因。

从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国》的31亿票房,到这次的10亿票房。

估计《我和我的父辈》之后,应该不会再出《我和我的XX》系列了吧,确实是一个套路玩多了,观众已经厌烦了。

不知道你们看完《我和我的父辈》是一种什么感受,欢迎留言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