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刘继国: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助力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丨全国两会财经访谈

【大河财立方记者唐朝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中国农机行业的引领者,作为正确的引领者,这几年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而且通过传帮带带动了整个农机产业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继国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独家专访,阐述中国一拖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建议:加快实施农业机械优机优补建设全国农机数据中心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在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我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履行职务、履行职责。 ”刘继国说。

农机装备制造业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国人大的代表,刘继国今年带来的建议都与业界有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根据刘继国带来的建议,除了关注农机行业的“优机互补”,投资高端农机科技研发外,还提出要建设全国农机数据中心。

在加快实施农机“优机优补”方面,刘继国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装备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但农机行业供给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 一是农机装备产业水平不高,产品研发制造能力亟待加强。 二是国内企业缺乏大型高端智能化产品。 为此,他建议以“优机优补”为方向,增加200马力以上全自动变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拖拉机分类,提高补贴标准,鼓励企业应用于短板薄弱装备和“掐尖”技术研发。 同时,升级现有拖拉机生产企业工厂条件考核标准,参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试验测试能力、制造技术保障能力、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考核,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国内农机全产业链平衡发展

在加大高端农机科技研发投资方面,刘继国建议国家支持高端农机专项政策,加大农机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力度,支持关键零部件制造过程,优化国资央企投资考核和绩效考核政策。 对承担国家短期补充任务和技术攻关的项目,在企业投资审查和绩效评估中与当期经营活动区别对待,鼓励国资中央企业积极投资这些中长期攻关任务。

此外,刘继国还认为农机运行和管理数字化是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建议建设全国农机数据中心。

创新引领+完善渠道+开源节流中国一拖业绩连年增长

2019年以来,中国业绩连年增长,相继越过整数关口。

对于业绩增长,刘继国表示,中国业绩的增长,一方面是公司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提升传统市场优势,补齐薄弱的空白市场短板等,讲求实效,巩固和提升了产品大中型拖拉机行业的龙头潜力

“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 除了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外,成本管理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继国说。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以深化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为重要抓手,努力缓解原材料、人工、能源价格上涨等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从价值链源头入手,采用设计优化、技术升级等方式发挥技术降成本的作用; 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变化,深入分析研判,通过摇号定价建设、带宽调配、价值链优化等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同时,中国继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管理,以杜绝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推进精益生产管理。

中国业绩增长的背后,重视研发创新、提前布局、抢占行业先机也是业绩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按照2022年底实施的非公路“国四”排放标准,农机购置补贴已经全面接近新标准,不符合“国四”标准的农机难以享受补贴。

刘继国表示,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长子,中国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满足国四切换要求的新产品。

在此期间,中国在研发、验证、制造技术的提高等多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突破了困难,终于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尽早向市场提供了可靠稳定成熟的四国产品。

“从2019年到2022年,我们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山西等23个省、直辖市典型区域,投放了400多辆‘国四’市场验证车。 这些验证车累计作业时间约8万小时,一台拖拉机最长作业时间突破5400小时,主要销售机型在各典型地区市场验证了两个作业季节以上且500小时以上,充分验证了整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以更优质的“国四”产品满足了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刘继国说。

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

今年2月,兔年洛阳首开中欧班列“中豫号”的近百台“东方红”拖拉机抵达中亚五国,为抢占国际市场订单、开拓市场实现良好开局。

这可能是个开始。 刘继国表示,海外市场在中国战略版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刘继国看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是中国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抓手,也是中国引领自身发展的需要。

“过去三年,中国出口产品的销售量、销售收入连续高速增长,在公司的业务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向海外出口YTO (海外品牌)优势的技术和管理资源,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的有效手段,海外市场也必然会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刘继国说。

据了解,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将坚持“技术贸易”国际业务发展路线,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具体做法上,刘继国表示,未来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一是要凝聚企业优质资源,不断完善全球产品布局。 二是不断细分海外市场,建立全球稳定的渠道架构;三是发展配套业务,逐步完善业务布局;四是继续东方红国际陆港建设,提高物流保障能力。

“特别是在渠道结构方面,要结合多种市场特点,找到重点市场、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组合、渠道拓展、服务保障、金融支持,不断改善海外市场布局,建立稳定的渠道发展格局。 ”刘继国说。

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助力河南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以下简称《方案》 )。 《方案》明确,为加快开发先进应用、高效低损耗、安全可靠的现代农机装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方案》瞄准关键技术突破和高端产品供应,到2025年,在大马力节能高效农用柴油发动机、动力换档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实现突破,在高效精密播种、低损耗收获、高效筛选等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明显进展开发大马力、高性能、绿色、复式新型农机装备和新能源农机产品,推进无人驾驶机械、农业机器人及智慧农业相关装备产业化; 2-3培育家具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领军企业和“专精专新”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整机制造、核心配套、运输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同时,据《方案》介绍,支持中国一拖有限公司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主导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随着《方案》的发布,河南省农机装备短板目标也随之出台。 作为农机行业的龙头,中国如何发挥优势,帮助农业现代化呢?

刘继国表示,中国作为中央企业和农机装备龙头企业,在我省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要继续加大对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在我国带动下,加大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和投入,持续优化研发条件。 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为提高粮食安全和农机化整体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刘继国说。

刘继国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无机可利用”、“不可利用良机”、“掐脖子”技术等问题攻克难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控制。 着力研发制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农机化薄弱环节产品,聚焦丘陵山区、特色作物农机化薄弱环节,开展相关产品研发攻关,继续保持中国一拖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两大优势,在农机装备互补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一牵引,将充分发挥自身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围绕基础固链、技术加固、强链融合、优化扩链等方面,发挥链长作用,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机装备产业链,促进我国拖拉机产业链自主安全

编辑:陈玉尧|审核:李震|总监:万军伟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