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走路姿势真的不是刻意,成名的背后都是心酸史,越老越吃香
近两年娱乐圈已经不完全是小鲜肉的天下了,一些有颜有演技的老戏骨也纷纷开始被网友发掘,像段奕宏、靳东这样的大叔型演员也越来越受欢迎,今天我们来说的就是一位同样优秀的老戏骨,张嘉译。
张嘉译出生在陕西西安,从小也是在西安长大,喜欢演戏的他在小时候就曾经在陕西歌剧院做过客串,后来高中毕业,更是直接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
大学毕业之后无戏可拍的张嘉译接受了分配,回到老家,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
毕业后的张嘉译像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怀揣着理想,励志一定要做一个好演员,以后成为一名艺术家,可是走出校门的他很快就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可是在那个年代,拍电视剧并不像现在这样频繁,更何况在北京那样的大都市都无戏可拍的张嘉译,回到西安拍戏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好在年轻的时候张嘉译也爱玩,刚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时候,虽然没戏拍,但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同样喜欢演戏的好友,工作之余就一起聚会也乐得自在。
张嘉译的自控能力很好,在玩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家门口胡同前的那三家租碟子的小店,张嘉译成了常客。
看到好的片段,张嘉译就会不停的暂停,回放,一遍又一遍的琢磨,反思这个片段为什么拍的那么好,这个演员把握的尺度如何怎么才能够演的那么好,如果换成自己会怎么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演技。电影看得越多,张嘉译就越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黄建新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德高望重的导演,能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张嘉译备受鼓舞,后来也成为了张嘉译在多年不温不火的情况下还能一直坚持下去的支柱。
就像近两年网上十分流行的那句话,人不能总停留在舒适圈,在西安累积工作了十年之久,三十而立的张嘉译开始思考人生,他意识到要想有更大的成就,自己就需要更大的格局,不能安于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这种舒适的生活。
怀揣着自己对表演的追求,离开舒适圈,张嘉译再次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
那时刘惠宁导演主动带着剧本来找张嘉译演戏,那也是张嘉译来到北京之后拍的第一部戏。因为那时张嘉译刚来北京,拍过的戏也很少,很多投资方甚至都不知道张嘉译是谁,当时拍戏的时候甚至惠宁导演就对投资方提了一个条件,必须要用张嘉译!
在这期间,都是导演在顶着投资方以及各种方面的压力,当时投资方说这个演员你为什么非要等他?导演毫不犹豫的说,“我觉得只有他能演!
尽管如此,导演还是拒绝了,谁都不行,就得等他。
不仅仅是有朋友的帮助,张嘉译本人的努力与敬业程度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在拍武打戏份的时候,张嘉译几乎从不用替身,为了拍出效果,直接实打实的彺水泥地上面摔,结果摔得多了,张嘉译落下了毛病,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
“宋思明”火了之后,面对采访,张嘉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人活一辈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生,如果连个过程都没有,就太没意思了,就好比我拍戏,真正给我印象深的就是极不顺利、摸爬滚打的那些年,哪怕是回忆,到老也会有清晰的记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