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没劲儿,又累又虚?那是阳气不足了,这些方法赶紧学!水灸调理内外同修!
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一样的生活方式,可是到了夏天就感觉自己又虚又累。
这种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体内阳气受损了”。估计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阳气到底是什么?
在中医的眼里,阳气就是“生命的动力”。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俗话说“养生就是养阳气”,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不会轻易的生病。
中医讲究四时养生,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去保养身体,夏季是最容易升阳的季节,趁着夏季还没有结束,跟着小编一起学学如何升阳吧~
夏季养好阳气,秋冬才能不生病
夏季天气这么热,自然界阳气充足,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01、外热内寒,阳气不足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夏季人体阳气更容易不足,给大家打个比方:
以前在农村都看过水井,天气越热的时候,水井里的水越寒。
人体和自然界是同样的道理,夏天虽说外表很热,但是内在还是很寒凉的,也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家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生病”。这样看来,也不无道理。
02、体液宣发,带走阳气
随着气温的升高,阳气会慢慢达到旺盛,这个时候身体特别容易出汗,体表的阳气会随着汗液的宣发,而不断消耗掉。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夏季出完汗后,感觉自己精神不好,总犯困,也不想动,这些都是体内阳气受损的表现。
虽说夏季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散热、祛湿,但是只限于微微发汗,大汗淋漓损伤身体津液。
03、过度贪凉,损伤阳气
夏天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就离不开“冷”字,如吃冰冷的食物、长期处于空调房内,殊不知,这些过度贪凉的习惯对身体内阴损伤特别大,相对的阳气消耗就会增加。
夏天气温较高,必要的防暑降温是需要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太过,以免损伤阳气。
出现这些症状,说明阳气受损:
1、睡眠浅,易惊醒;
2、晨起口干;
3、睡觉容易小腿或脚趾抽筋;
4、经常出现偏头痛、眩晕感;
5、四肢冰凉,半夜情况加重;
6、经常出现咳嗽、气喘、咽炎等呼吸道疾病;
7、肠胃脆弱,吃点生冷食物就容易腹泻、腹痛,肠胃疾病常发。
8、吹点风、受点寒就容易关节疼痛;
9、十指无力,握力弱。
若是您出现了以下症状,说明阳气已经受损,要赶紧重视起来。
《内经·灵枢》上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
简单理解就是阳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亏损,对于年过40的中老年人来说,要格外注意阳气的养护。
3大方法,把阳气补回来
夏季养阳气,是为了到秋冬天,身体素质能更好,不易吹风受寒,遇冷生病。生活中如何做才能补充阳气呢?这几招赶紧学一学吧~
▶ 1、常喝养生汤:太和汤
太和汤也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白开水,但是千万不要小瞧它,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太和汤,谓沸水,可以“助阳气,行经络,促发汗”。
并不是所有的白开水都能叫太和汤,它煮起来非常有讲究。
● 做法:
取干净的水放在传统水壶中煮,水开后,沸腾5分钟左右即可,沸腾时间过短或过长都达不到升阳行气的功效。
待水自然晾到温热就可以喝了,常喝太和汤除了帮助升发脾胃阳气,还能解暑消渴,保护咽喉,缓解咽部不适。
▶ 2、晒背补阳气
阳气不会平白无故自己长出来的,需要从外界摄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晒太阳, 适当晒太阳,对养阳至关重要!
夏天晒太阳是有技巧的,一般多晒背部。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从人体来说,阳经多行于背部,阴经多行于胸腹部。
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总管着一身的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主全身之阳气。
晒背最适宜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这类人往往表现出恶寒肢冷、脸色苍白、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脸浮肢肿等。
晒背时,应选择早上7~9点的太阳,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晒背时间不必太长,一般15分钟起,如果觉得晒得舒服,可以循序增加时间,切忌不能暴晒,以免中暑。
晒完出汗期间,千万不要吹风或直接进入空调房,等身体慢慢降温后再去乘凉。
▶ 3、水灸调理
水灸——“古法自然修正”疗法。选取自然谷物秘方配伍,结合人体五行的阴阳及脏腑功能的虚实所调配,每一种食材都各显其能的发挥其极致的作用。人体是有自愈能力的,水灸修正就是帮助身体恢复自愈能力。激发体内运动、行经走气、通经络、补气血,修正脏腑功能。
外泡:用特制的灸粉在与水的合作下,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唤醒脏腑的功能,起到打通、代谢的作用。
内饮:多种纯自然谷物配比,通过2个小时煲煮,把食材的能量提炼出来,供给给人体五脏六腑,填补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
灸饮合一,使身体五脏能量聚存,快速升温激发阳气,增强气血生化与循环。五脏阳气生发,久存于体内的“风寒湿火”快速循环,再通过气血运行,经络畅通,从二便、皮肤、口腔等通道排除体外。
水灸调理开展方便,禁忌少,适合各类体质;天然食材,药食同源,对身体没有二次伤害;内外同修,提升人体自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