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从孙俪经典到张嘉益新剧,好剧为何热衷拍美食?下饭是关键

什么样的剧才算得上是好剧?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想,好剧之所以好,都有其共通性,其中一处就在于"像"。悬疑剧就要把悬念高潮造得像那么回事,职场剧就要把工作氛围造得像那么回事,而生活剧就要把生活气息造得像那么回事。最近,张嘉益、闫妮主演的都市生活剧《装台》无疑是难得的生活剧精品。

而让我大为叹服的是,连着追完9集,大半夜的居然给我看饿了,剧中一集三顿美食的节奏,实乃深夜放毒剧啊。

第一集一上来就是各种早餐美食,陕西的各种特色一一呈现在镜头前,腊牛肉夹馍、胡辣汤、凉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三原熏鸡,油光红亮,香气像要冲出了屏幕。装台工人吃饭的场景与现实无异,张嘉益饰演的刁大顺三口两口吃完要往家里赶,大雀儿年轻人能吃能干,别人一个肉夹馍还没吃完,他已两个干完下肚。

第二集张嘉益去找铁拐"讨债",请人俩夫妻吃饭,一大盆拌面配凉菜。虽然请不起人吃阿根廷烧烤,喝不起贵的酒,但看到满嘴的油、鼓囊囊的嘴,就知道他们吃得有多欢。

刚请人在餐馆搓了一顿,回到家素芬(闫妮饰)又端上了满满一大碗拌面,怂怂的刁大顺不敢大声叫正在生气的女儿,蹑手蹑脚跑回房间,一个劲儿地往嘴里送面条,看着又好笑又下饭。

美食不一定就是山珍海味、玉盘珍馐,有时候还得分跟谁吃。脾气不对头,再好的美味也食之无味,而跟几个哥们就算几盘凉菜一杯酒,也能喜上眉梢。就像《装台》中第三集,刁大顺与装台的哥们一起下饭馆,虽然大家都没钱,来不了硬菜,但几人就是小酒配凉菜,一顿海喝。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喝酒之前,我是长安县的,喝酒之后,长安县是我的"。

张嘉益闫妮这部剧让人食欲满满,一大特点在于早餐的丰盛。从第一集到第五集,几乎每一集的早餐都不重样的,什么肉夹馍、胡辣汤,什么面条配菜、豆浆油条配海带。

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卖力气打工的人来说,吃饱更是尤其重要。剧中有些细节让人看了不禁要赞叹一句,比如第一集中,刁大顺一伙人听到有人搬秦腔团的设备,马上放下碗筷,但此时麻刀还没吃完呢,赶紧从桌子上抄起一个馒头再走。

而装台工人呢,一个个地蹲在墙角,捧起个大碗面,一顿胡吃海塞。

奔波于人世间,有的人为了吃好,有的人为了吃好,美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就在于此。

张嘉益闫妮这部剧其实不仅美食诱人,让人看完不禁饿了,由吃食到人生感悟,也时不时隐约在剧中闪现。剧中,刁大顺被骗,又受到哥们指责,在外受委屈,在家还被女儿骂"不要脸",委屈无处倾诉,正是心灰意懒时找到了窦老师,给老人家带去了锅盔。

老人家心明眼亮,知道他有心事,也不直言,只用锅盔来说,"这锅盔要烙好,两条。一、面要揉得好。常言说嘛,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嘛。这二呢,火色一定要好,三翻六转,这样烙出来的锅盔,你看见不吃,都不由你"。一番话看似说锅盔,实则论人生。

确实,人生不就正如锅盔吗?一锅好的锅盔要看时机,要有耐心,人不也是如此嘛!

寥寥几句话,便将刁大顺的心事点开。

《装台》这部剧有美食的诱人,更有美食背后的韵味。所以我才说,这部剧其实就是部美食剧啊!

其实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很多国产剧中,美食都是一大特色了。

还记得当初张嘉益、何冰、秦海璐主演的《白鹿原》吧,那部剧中,张嘉益大口大口的吃着油泼面,一看就让人饿了。当时这部剧被大赞,剧中美食也被顶上了热搜。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时,一大批观众被剧中给种草了,香喷喷、热乎乎的下饭场景,被网友们称赞是"行走的舌尖上的中国"。

还有孙俪、陈晓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敞开了吃面,看着都香。

今年关晓彤主演的《什刹海》,各种京味美食频频登场,也引起了大批观众的好评。

可能很多会疑惑,为什么现在电视剧这么热衷于拍美食,而往往拍美食还让观众赞不绝口?

在我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追剧的人群与场景。根据数据来看,此前有网友整理10大热播剧的受众人群,其中90后是绝对主力,最少占比也高达56%。

回过头来说,张嘉益、闫妮这部《装台》不恰恰是部下饭好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