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云南虫谷》里面的族长是不是很眼熟?他是张嘉益的班长,还提到了黄渤

对了,《云南虫谷》延续了《龙岭迷窟》的套路。

《鬼吹灯》当然不能只在坟墓里“开灯”。时代背景和环境人文也是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

这就是为什么“马胆子”等人笔墨多,镜头跟着他们,表现黄土平原的范围和陕北的一些风土人情;《云南虫谷》的开篇也充满了民族风情。

这次帮“铁三角”推动节奏的只有村子,而村子的灵魂就是老族长。

老族长很权威,但也很自私,想让儿子接班。他话不多,但分量很足。

气质是一个极端控制的问题。

其实这张脸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至少有点熟悉吧?

他叫胡晓光,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教师。

几十年来,他在影坛饰演过很多角色,比如电影《举起手来》中的“魔王”,电影《杀生》中的铁匠,电影《八佰》中的湖北省长……

他演的电影虽然大部分都是配角,但很多都是家喻户晓的,可见剧本是人选的;虽然每部电影都有一个小角色,但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可见他功底深厚。

这是按照“黄金配角”的标准。

胡晓光出生在军队。22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他也马不停蹄地出演电影。

距离胡晓光22岁参演电影《红高粱》已经34年了。

高龄加上行业经验,让胡晓光成为不言而喻的北电87性能班班长。

这个班是著名的明星班。班级只有19名学生,却有好几位大明星。有后来当上老大的王全安,还有现在的“大叔圈”人贩子张嘉益、刘奕君、张子健等。

但他们班也是“多刺班”。尤其是他们班的13个男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战功赫赫。

“过程”往往是胡晓光作为组长,先与对方谈判,谈判不成,大家再谈。作为他们班主任的马敬武老师为此非常头疼。

胡晓光199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堪称电影学院资深教师。因此,他与许多电影学院毕业的明星有过交集。

2000年,我第一次见到黄渤是在管虎的《上车,走吧》中。

早期的黄渤是个“问题青年”。虽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但他对学业不感兴趣,反而沉迷于歌舞。

高中时,她开始做兼职舞蹈老师,尽管她不会很多动作;中学毕业后,他又开始组乐队唱歌,四处寻找演出机会。

他唱功不错,签了唱片公司,混过酒吧。而与他同行的杨钰莹等人,早已名声在外;和他一起跑的满文军、沙宝亮等人也逐渐名声大噪,而黄渤却一直是“小黄人”。

你可以看到他的脸是多么“拖延”。

直到2000年,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参演了管虎的电影。

胡晓光对黄渤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当时的黄渤完全是个门外汉。他不知道拍摄不是从第一场戏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演戏。有时,当摄像机不拍摄他时,他仍然会表演。

但黄渤够认真的。

导演知道他是第一次演戏,愿意给他更多时间准备,但黄渤自己却急得直哭。

曾经和他住在一起的女演员半夜起身去洗手间,看到黄渤坐在床沿,眼里含着泪水,一头雾水。

人们当时不敢问,直到第二天才知道,黄渤担心自己台词记不住,担心自己。

胡晓光觉得黄渤是拍电影的料,就建议他去电影学院。却没想到,这又是一个看脸的地方,让黄渤吃亏的是他的脸。

他甚至三次考试不及格。

胡晓光又给了他一个建议:先去深造,认识老师后再去尝试。

——彻底的“避坑”,这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黄渤。

如果没有胡晓光对黄渤的指导,黄渤可能要走很多弯路,所以他们成为了朋友,黄渤多年来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当然,能成为好朋友,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黄渤从一个小角色一步步努力到成为名演员,胡晓光也为他的每一个“小角色”努力拼搏。

胡晓光同样痴迷于电影。

2003年,冯小宁找他拍摄《举起手来》时,胡晓光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在片中必须说日语。

他让剧组帮他找了个日语老师学了几天,但他实在是语言不通,所以好几天都没有进步。

后来,他索性使出了“人家绝活”——借助汉语拼音,把所有的台词都背得惟妙惟肖。

他与黄渤的合作《杀生》。为了让铁匠的角色更贴合角色,他锻炼了肌肉,两人在黄渤演戏的场景中讨论了实打实的打斗。

黄渤后来说这是“美丽的肉”,以至于他被打伤了好几天。

作为资深电影人,胡晓光信奉“只演小演员,不演小角色”。他以这种态度对待他的每一个角色,作为一名老师,他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教他的学生。

几年前有个节目叫《老师来了》。在节目中,胡晓光详细了解了电影界前辈们的生活和工作。

最终,他得出结论:“无论你在任何行业做什么,首先你必须是人。”难怪每个人都相信专业背景。这种工艺和家风的传承,真的不能靠所谓的“选秀”来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