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SFA·电影日历 | 约翰·福特:是美国少将,也是西部片之王

NO.22

  • 约翰·福特 John Ford

    ◉出生日期:1894-02-01

    ◉去世日期:1973-08-31

    约翰·福特,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于1894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的缅因州,1973年8月31日因身患癌症在加利福尼亚去世。近60余载的导演生涯中指导过近150部电影,代表作有:《关山飞渡》、《铁骑》、《搜索者》、《告密者》、《青年林肯》等。

    约翰·福特是奥斯卡历史上距今为止获得最佳导演奖最多的导演,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连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分别以1936年的《告密者》(The Informer)、1942年的《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1943年的《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以及1952年的《蓬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获得当年的最佳导演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西部片大师四获小金人,却一次也没有因西部片而获得奥斯卡的嘉奖),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

    电影史中不乏全才型创作者, 也不缺跨界艺术家,但有着海军少将军衔的电影导演,电影史上仅有约翰·福特,可谓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奥逊·威尔斯,曾多次将福特的《关山飞渡》视为电影制作的教科书式电影,当奥逊·威尔斯被问到最喜欢的时,他回答道:“约翰·福特,约翰·福特和约翰·福特。”

    约翰·福特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四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美国AFI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总统自由勋章等荣誉足以表明约翰·福特不仅在美国更是世界范围内伟大的电影导演。

    “约翰·福特是一个纯粹的、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艺术家,远离苍白而牵强的文化装饰,不受所谓知识阶层的污染。”

    ——费德里科·费里尼

  • 少年福特

    约翰·福特原名约翰·马丁·费尼(John Martin Feeney),福特出生于缅因州的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爱尔兰名字是Sean Aloysius O'Fearna,福特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他的父母是1872年到达美国的爱尔兰移民。1913年,高中毕业之后,曾跟随作为演员的哥哥弗朗西斯·福特(Francis Ford,原名:Frank Thomas Feeney)在好莱坞摸爬滚打。

    在好莱坞初期,福特曾在D.W.格里菲斯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扮演一个3K党徒。弗朗西斯·福特比约翰·福特大13岁,弗朗西斯·福特1909年开始当电影演员,出演了大约500部电影,随后为电影公司拍摄了近200部电影短片。

    从1914年到1916年,约翰·福特出演了哥哥弗朗西斯·福特的15部作品。1923年,杰克·福特(Jack Ford)正式改名为约翰·福特(John Ford)。福特在片场替哥哥拍摄几个镜头时,被制片厂的老板相中,因而获得了独立执导电影的机会,就此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也开辟了美国电影的一段辉煌。

  • 约翰·福特的哥哥弗朗西斯·福特(1881年8月14日~1953年9月5日)

    “西部片教父”

    类型片是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产物,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美国电影在商业至上、票房为王的促使下,为了方便观众对于电影在短时间内有心理预期,将不同风格的叙事,类似的主角、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叙事主题归为一类。目的是为了能够锁定目标观影群体,谋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西部片又叫做“牛仔片”,作为美国电影的独创,产量曾占据好莱坞电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西部片的兴起与美国的建国史和殖民拓荒史紧密相关。多以19世纪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故事背景,以牛仔在美国西部的荒野策马驰骋,各股势力之间的不断斗争和探索,常以白人牛仔以正义之名驱逐暴力和野蛮的印第安人胜利做结。

  • 以少将军衔退役的约翰·福特重拾导筒

    随着美国社会在对待印第安人的态度、种族问题、越战、水门事件等问题中的反思,西部片中的二元对立,强取豪夺的英雄主义也遭受到了冲击,传统的西部片走向凋敝也是必然之事

    类型片的定义并非简单的电影类型分类,而是依托于特定的视听语言和能够保障票房收益的故事化套路和人物关系模型。提起美国西部片这一类型,约翰·福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绕过的存在,他的电影在西部片这一类型史上具有极强的地位,很难说是西部片这一类型成就了约翰·福特,还是约翰·福特勃兴了西部片的辉煌,福特拍摄的西部片让观众认识到何为真正的西部片,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福特的电影正是定义了西部片的类型标准。

    约翰·福特的电影序列反映出美国西部片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流变,其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和美学特征也最大程度体现了西部片的魅力所在,约翰·福特是毫无疑问的西部片集大成者

  •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的科罗拉多高原上的纪念碑山谷

    导演福特

    约翰·福特在片场替哥哥拍摄几个镜头时被制片厂的老板相中,获得了独立执导电影的机会,这也催生出福特处女作《铁骑》The Iron Horse (1924)的诞生,这部电影使30岁的福特在好莱坞冒出头角,也被视作是福特默片时期的代表作品,电影讲述的是西部铁路的修建过程中矛盾与冲突,谱写出一幅西部铁路拓荒史诗,电影中出现的一些西部的视觉景观和美学元素虽不成体系,但却为后来福特创作的经典西部片中的西部美学打下根基。

  • 电影《铁骑》The Iron Horse (1924)

    西部片作为西进运动中的神话故事与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1939年拍摄的《关山飞渡》,福特以一己之力复苏了当时逐渐低迷的西部片,本片也成为西部片类型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是约翰·福特的成名之作,也为世界电影输送了伟大的电影明星约翰·韦恩,二人长期的合作,也促使了影史上著名的黄金搭档诞生。据不完全统计,两人在28部作品中进行合作,私下生活中更是非常要好,约翰·福特是约翰·韦恩所有孩子的教父,在约翰·福特追悼会上,更是韦恩致悼念辞。

  • 约翰·福特(左)和约翰·韦恩(右)

    电影《关山飞渡》的故事灵感来源于莫泊桑的《羊脂球》,在19世纪的美国西部,故事讲述的是八位身份和阶层各异的陌生人同乘马车前往劳司堡,在西部荒漠中行驶时既要躲避印第安人的袭击和追杀也要面对同行人员的突发事件,韦恩扮演为父寻仇的逃犯与克莱尔·特雷弗扮演妓女的边缘人物之恋的故事。

    电影剧本由时任美国编剧协会SCREEN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SGA)的会长达德利·尼柯尔斯 (Dudley Nichols)创作而成,包括本片在内,约翰·福特将达德利·尼柯尔斯编写的16部剧本搬上银幕

  • 电影《关山飞渡 》Stagecoach (1939)

    1948年的《要塞风云》,作为福特骑兵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黄巾骑兵队》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1949)和《一将功成万骨枯》Rio Grande (1950))一改以往的西部类型要素,也是自我寻求突破的代表作,他对于西部片的反思与突破深深映照在本片之中。将作为娱乐消费的西部片当做处理严肃社会问题和历史反思的媒介。

    1964年,在他导演生涯晚期,推出了《安邦定国志》,电影讲述的是在1887年美国人与印第安人签订协定,但美方却忽略协定,因此造成双方的矛盾冲突,直到问题的解决。正如福柯所说: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值得注意的是,六十年代的美国正是民权运动兴的时候,这部电影是顺应时代浪潮应运而生的,是为印第安人正名的电影,也是西部片一次意义重大的自省。

    虽然福特为好莱坞拍片,以艺术至上的法国电影人对福特却极为推崇,在欧洲艺术电影的阵地《电影手册》最受喜爱的50位导演中排名第五,评选出的全球影史TOP250位列第九,其电影《青年林肯》被《电影手册》在1970年的第223期杂志上刊载,以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读解,也成为了经典电影理论解读文本的范式。

  • 电影《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1939)

    约翰·福特作为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打工人”,其作品是不折不扣的美国大制片厂下的产物,福特的电影在艺术与商业、娱乐与反思的平衡上始终游刃有余。以一己之力勃兴西部片这一类型,被大制片厂制度、观众和影评人和电影学者推崇,成当之无愧的西部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