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中国禁止出境展览的15件国宝级青铜器
7、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8.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此鼎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9.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鼎腹内铸铭文290字,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史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
10.莲鹤铜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11.淅川出土铜禁
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铜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呈长方形。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12.青铜神树
商青铜神树,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
13.何尊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中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
14.春秋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15.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极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