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清华教授说郭德纲是“文化流氓”,面对质疑郭德纲一句话服众

2019年1月26日,北展戊戌年封箱庆典上,郭德纲意气风发的说,经历风雨和磨难,德云社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清华教授骂郭德纲是“文化流氓”,面对质疑郭德纲一句话服众。

早年间郭德纲吃过的苦,被人们一一所熟知。

徒步四小时走回家的艰辛,参加真人秀熬到精神崩溃的大哭。对于他而言什么苦是他咽不下去的。

后来德云社的小剧场开始在北京一次开花,郭德纲的招牌更是炙手可热。但是也正是这个时候,德云社遭到了抨击。

南开大学教授鲍震培发表文章《相声病了,必须得治》,文章中近乎点名地批评了小剧场相声的低俗,庸俗,媚俗。

她批评说郭德纲把旧社会在妓院唱的“窑调”《探清水河》搬上了舞台,用以证明郭德纲的三俗嘴脸,说郭德纲想用这个小曲唤起旧时代嫖客文化的心理联想。

之后某位清华教授收到某个媒体发的短信,希望他能够对过这件事情给予评价,却没想到教授给出的回复是:我才不会为这种文化流氓说话或者接受采访呢!

而郭德纲表示这是给他的最高荣誉,他说“文化流氓”其实说的是他和教授两个人,他是前两个字“文化”,而那所谓的教授是什么,不言而喻了。

这话一出观众瞬间拍手叫绝,一句话就说的教授无言以对。

因此在人说:“流氓本身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郭德纲之所以能够如此半玩笑式的说出这番话,是因为对于他而言,这些冷嘲热讽不过就如同蚂蚁叮一下,不痛不痒。

十年前,还在广德楼的小剧场,郭德纲说过:“一步步苦熬出来,终于我们也看见了花团锦簇,我们也知道了彩灯佳话。”

言语间,强忍住了即将流下的热泪。

曾经郭德纲跻身“非著名相声演员”,遭来同行众多白眼,而他相声段子中的所谓“三俗”,也频频被人拿来做文章。大有要将郭德纲“崛起”的苗头摁下去的意思。

面对同行的挤兑,没有钱花,没有观众。他在书里说,那时候他的伙食就是挂面煮成汤里面放大酱,就着大葱吃,一天能吃三顿,欠人房租,被房东指着门骂街,他没敢动。

一年搬了好几次家,哪里便宜住哪。然后演戏两个月没拿到一分钱。晚上下戏了,兜里只剩两块钱,黑车不拉他。

自己11路走着23公里回去,走到南四环桥那大车在身边来回过,还得担心车,突然心酸是嚎啕大哭。寻思日子怎么就这么难。

所以老郭现在是真看开了,也算守得云初见月明了。可以了,现在中国说相声的,首屈一指。他年轻时就说,就怕这行业死了。

世人道:江湖险恶。

世人道:以善为本。

世人道:鱼跃龙门。

现在的郭德纲,事业有成,名满世界,功利双收,但是曾经他也是渴望未来,希望有一天能够小有成就的孩子。

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十几岁又学戏曲。几十年就在这个场合上拼杀,见过了血雨腥风,活活把一个单纯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大人。

郭德纲之所以被人抨击,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历,初中都没毕业的他从事这种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自然是被很多“高雅”教授看不上。

但是据德云社内部演员说过,郭老师家中的书房有很多书,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

本身学历低,但是:文凭不等于文化。后天的努力依然是可以与那些博览群书的人相提并论的。

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郭德纲有本书讲的这段清朝的历史,在郭德纲的思考中还真是这么个理,挺有趣。

《郭论》里有许多这样的老郭读历史新的,就像老郭的相声一样,让人读完,喜欢的不行。

有人评价这本书说:一言不合就开“撕”,何况撕得很有水准——中国的“口诛笔伐”事业,需要这样的利害角色。

郭德纲讲这些史料,并非在于穷究历史的真相,而在于“评点”历史的戏剧性——用相声大师的特殊手法将历史打扮成大众喜闻乐见的面貌。

或者说,“功名富贵,人间惊见白首;诗酒琴书,世外喜逢青眼。巿争利朝争名,伶逐势恶逐威”。

郭德纲说,聪明不过江湖,伶俐不过帝王。

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都展现了老郭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彰显了他的人生态度,用他一贯的独特文化方式为观众讲述了更为温暖的故事。

慢火烹茶,解读中国人骨子里的 “忠”与“义”。

拾遗明清历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郭德纲带你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观荣辱纷争、死走逃亡。

洞察人生,烛映世变,寓哲理于故事中,深入浅出。

老郭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您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就能购买正版《郭论》,仅仅49.8不到一顿火锅的钱,就能收藏一份郭老师的单口相声:

); }

好书分享郭论 郭论 郭德纲著 拾遗明清历史 解读市井文化

¥49.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