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张艺谋曾想用一镜到底拍摄《满江红》,为什么会放弃?

张艺谋曾想用一镜到底拍摄《满江红》,为什么会放弃?

星期五言:张艺谋曾设想在拍摄《满江红》的时候使用“一镜到底”,但是最后放弃了。其实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为何这种方式不能实现呢?

首先,他的这个故事本子,很难实现一镜到底。

一镜到底只有一个视角,《满江红》可是涉及到好几个讲故事的视角,如果要“一镜到底”必须改剧本。

他的那段背诵《满江红》的大全景场面,更需要重新设计。

其实“一镜到底”在电影史里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在用了,而且用的很极致!

电影镜头长到一镜到底,我认为从艺术的某种角度来讲,其实那就是把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变成了舞台剧讲故事的方式。比如1948年的《夺魂索》。

  • 这部电影仍是希区柯克式典型的犯罪惊悚片,讲述了两个男情侣犯罪后掩盖罪证以及犯罪心理的全部过程…它场景只有一个:室内公寓;演员也只有那么三四个;最重要的一点:它开辟了类型片,开辟了“一镜到底”的先河。因此,镜头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移动的舞台…

    第二,拍摄、演员、灯光等团队的整体素养可能还没达到。

    ”一镜到底”的难度和挑战性更强的该是长镜头下的演员的表演以及导演的调度。

    要知道,那用到的可不全是拍电影套路,那还需要扎实的舞台剧功底!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电影和舞台剧比较,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剪辑。

    通过剪辑,演员可以把一段表演拆解成几个小段,重复拍摄,无需一气呵成。(本人在国内很多片场呆过,现在的很多电视剧网剧演员,别说一气呵成了,能把一段几十个字的台词背下来都不错了,那还得是在静止的情况下。

  • 而如果电影没有了剪辑,只剩下一个长镜头,那就需要一气呵成的表演以及精确的走位了。如果镜头是一直运动的,演员还要考虑到躲障碍、把握节奏、对光等等事宜,这可都是舞台剧所需的基本功。

  • 张艺谋放弃“一镜到底”应该就是有这样的原因。

    “一镜到底”不光是摄影师个人技术与素养的体现,毕竟这个“长镜头”是加引号的,它里面涵盖了大量的电影技术应用,并且这个应用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第三,一镜到底有无必要?

    是不是好电影必须一镜到底,答案否定的。

    任何一种电影故事、电影情感、电影思想的表达都有 N 种可行方法,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看上去最舒服的一种镜头表达方式。以上我们所举那些“长镜头案例”当然可以用剪辑手法替换。

    可问题是,也许替换后那就不是奥利弗·斯通或者阿方索·卡隆、的电影了!就像戈达尔的电影要改的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通俗易懂,那还是戈达尔的电影。

    因此,我们在看待一部电影的长镜头时,与其判断其对错好坏,不如去了解并接受导演的个性与拍摄习惯。当然,前提拍摄者得先达到艺术上的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