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蔡徐坤会选择比他小很多岁的人吗,将周杰伦和蔡徐坤放一起比,折射了两代人的择“偶”差异

经过这四天的排名,7月21日凌晨零点30分,杰伦小公主终于超越蔡徐坤,登上了微博超话第一。

蔡徐坤粉丝团今天宣布退出微博排行榜竞争,聚焦艺人作品和舞台。 中老年人夕阳团的最后奋斗,最终取得了比较圆满的结局。

至少这些年轻孩子可以明白:有实力做第一的人,根本不需要刷数据,他们本身就是大数据!

但是,不得不说,这场声势浩大的、将两代人聚集在一起的顶级之争,其实无形中加深了理解。无论是谁的粉,都忍不住去窥探一下,究竟谁是周杰伦,究竟何为蔡徐坤。

而且,在双方歌曲的消息区域,评论都在以可见的速度增加。

周杰伦的歌下,有巨大的狂喜和怀旧,也有歌手自身的业绩评价,但蔡徐坤的评论下,留言刺痛了我的心。

周董的粉丝们虽然经常说唱得不好,但自己的粉丝们一方面对爱豆表示忠诚,另一方面也不断表示自己爱豆的优点,长相高挑,真的很心疼粉,认真、低调、谦虚。 总之,长得高,人品好,关心我们,疼爱我们。

很遗憾,看完不觉得这是追星,而是变相的精神豢养,我们对彼此有需求,我们满足彼此的需求。或者换一句话说,偶像的存在不是提供精神食粮,而是满足情感慰藉和空虚。

关于作品,已经在18线之外了~

但是说实话,我们以前喜欢偶像,买角色、吃脸,但很少提到偶像,不会说从外面出现的一切,也不会让偶像疼爱我们毕竟是被岳不群江别鹤毒害长大的一代。人品颜值这东西,太过单薄,要求宠爱,也特别无趣,我们追的都是偶像的实力。

所以,菲姐无视粉丝,演唱会依然满座的杰伦刚出道,是个坏孩子,虽然在这里很拽很叛逆,但粉丝还是买票、写歌骂狗仔队的坏脾气男孩,中年的啤酒肚上

我们接受她满不在乎的一句,关你什么事,也接纳他张扬的口头语,好diao哦!

我们喜欢的不是镜头前的温柔谦和善良,而是对粉丝的关怀。 如果有的话,当然是加的。 比如,刘德华,没有的话,很普通。

我们不期望他们是完美的。 他们不需要完美。 因为,我们知道有黑材料的人生很普通。把八九十年代的明星拿出来亮一亮,哪一个不是情感纠葛一大推,花边新闻也不少。放在现在流量明星身上,每一条都足以被雪藏。

现在的流量明星,比如小鲜肉鹿晗,只是在谈恋爱,瞬间就能退居二线。 此外,有些人很平凡,很棒的单身男青年,也会引逗pao,瞬间破坏所有人的缘分。

他们充分注意了所有的行为,明明占据了流量的制高点,却没有实力支撑的背后却是虚无飘渺的泡沫,落下之后,一无所有。

不过,昔日的男女明星,真的是最会找对象的,粉丝担心也没资格管。

这些实力派偶像,一面伴随争议,一面作品井喷,让你摁都摁不下去,野蛮强壮的让背后的资本,都无能为力。这样野生蓬勃的硬实力,才是让人不得不追的底气。

那个时代的明星也用实力来解释。 她们确实坚持自己,真实而任性地生活着。

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意外。 小龄男朋友不断拿着张曼玉去摇滚; 与有钱人结婚后晚年安居乐业的林青霞,坚持写作,63岁时离婚了。

我们喜欢这样的他们。 因为,我们接受真正的人性,也接受天赋炫耀,是美女,常见的性格。 你会发现没有不变的人和必须按照剧本走的明星。

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怀念过去的那个时代,是因为真的有那么多活得鲜明,爱恨分明,快意江湖,而又才华洋溢的人。他们有一百八十种坏毛病,但有一样好,他们有直指人心的作品。

如今美人老了,才子也富了,到了中年,总是一个温顺稳重的人,但新一代的年轻人,如果你追星看的不是作品而是人设,追求的不是被表达而是被宠,那你和偶像之间,就在进行着一场自我yange,他自动切除或隐藏了,你们接受不了的部分,你自动切掉和偶像不一致的部分。

你们绕过作品,相互缠绕,近距离撕裂,需要更深的感情投入,容易遭到感情背叛。

由于这种关系,原本是建立在幻想之上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生活在幻想的满足中,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关于中国蔡徐坤他们的兴起,必须风靡东亚的日韩造星文化。

偶像文化起源于日本,在日本的流行文化中,管理公司通常招募,没有演艺圈经验的男孩女孩作为商业偶像,有助于培养热情的追随者。

在娱乐领域,偶像主要是歌手,但接受过广泛的角色训练,包括唱歌、舞蹈、表演、模特、综艺等。

很多偶像崇拜者把自己的偶像当成兄弟姐妹,或者邻家女孩的男孩子,同情偶像,热心地守护着从普通的无经验的业余爱好者成长为有名有经验的明星。

与电视名人不同,偶像是根据他们的形象、吸引力和个性来营销的。偶像的主要目标是[出售梦想],或者说,提供对日常生活,烦恼的逃避和娱乐。因此,偶像被认为是公众的典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形象受到他们经纪机构的严格管理。

常见的限制包括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吸烟和喝酒,以及追求浪漫的爱情关系。

管理公司通过严格的规定,达到控制偶像的目的,对偶像的剥削容易引起粉丝的同情和帮助,从而产生更强大的造星市场。

如此循环无休,最终偶像成为了服务者,粉丝成为了拿钱消费的人。只有作品,成了这场造星运动中,有则加冕,无则也罢的东西。

皮博迪获奖的电影人三宅响子执导的《东京偶像》是一部探索日本独特偶像中毒文化的部长篇纪录片。

在这部纪录片中,主角是一个叫里奥的新生代偶像,她是一个聪明迷人的年轻女子,而且只有19岁。

尽管已经长大了,但穿着褶边动画式的连衣裙和齐腰的发辫,用一种听起来不舒服的尖锐的声音唱着流行歌曲,跳着让人联想起80年代的有氧健身操的舞步。

里奥看起来童心未泯,其实以非常成熟的方式对待她的职业生涯。 她的粉丝们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们。

他们大多放弃了与同龄女性建立关系的机会,纷纷追捧年轻偶像,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投入粉丝见面会,在那里他们排队,与年轻偶像合影留念。

在《东京偶像》中,导演提到了迷恋偶像的男人——宅男团体。

这些宅男曾经被认为是生活的局外人,但他们入侵了主流流行文化。 他们对这些年轻女孩的执着,他们希望花大量的钱和时间,但遗憾的是,他们对偶像的爱,并不持久,一波又一波的年轻女孩,随时能分走他们的目光和精力。

于是,导演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记者和其他文化人士解释了日本的经济衰退是如何让中年男性们兑现承诺、成家的。

那些自觉在经济和情感上,无法像日本传统文化期望的那样,照顾妻儿的男人,反而沉迷于偶像。

他们很乐意把所有的收入和时间投入到这些纯粹的交易关系中。 正因为男人除了花钱以外什么都不需要为了让偶像幸福,宅男族才设法回避了真正浪漫关系带来的责任。

纪录片中,一些宅男族提到了他们要结婚的女朋友,同时也提到了相比较和一个女人开展真正的关系,以及艰辛的婚姻生活,他们更喜欢追随偶像带来的玫瑰色幻想。

其实这种情况,和中国现在的现象多么相似啊。

女性为小鲜肉打榜,男性为女主播打赏;

有时候,当我们谴责社会现象时,必须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我们谴责流量盛行,没有作品也能占有社会顶级资源,而占有这种资源的人,如果他们不是作品,又凭什么要满足受众呢?

答案是情感满足。

如果说日本宅男是商业性收获的韭菜,那么在中国,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女性都是偶像文化圈的对象。

不同的在校女生、城市女白领、已婚女性、有两个孩子的中年母亲、偶像,总是会带来不同的情感满足。

所以,女儿粉、妹妹粉、她粉、姐姐粉、母粉们,是偶像文化的主要支持者们。

除偶像文化外,中国女性的情感匮乏,也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兴起。

日常压力大,不开心,有人说给你买; 而当你感情空虚、精神空虚的时候,很容易被杀猪盘们盯上屠宰; 即使有丈夫有孩子,家庭美满,婚姻越来越空虚,也需要生肉们的慰藉。

可以说,中国层出不穷的造星运动,以及大批量流量明星的出炉,都是对整个社会,情感空窗的折射。这种情况下,偶像的存在只是一种情感服务,那么自然容易造成作品力不足。

喜欢周杰伦的人,要么因为他结婚生子,娶了自己很多岁的年轻妻子,就威胁妻子要孝敬母亲,要么说自己四十岁后就没听过别人的专辑,让偶像摔上神坛因为人们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在生活方面,他有很大的自由度,即使他的粉丝不擅长给他打卡。

而喜欢流量明星、寻求感情慰藉的人,铁打小鲜肉、流水老公,为了她们所爱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设背后,面目模糊的一群人。偶像付出了多少心力,只要偶像稍逊于粉丝意愿,瞬间崩溃

这个偶像之间的胜负从一开始就对立,胜负已经分开。 夕阳红粉丝们借此活动,开展了一场大型的共建,行人粉也心甘情愿地掺和其中,表达对流量之路的不满。

而当一切尘埃落地,喧嚣过后,透过对文化现象的复杂审视,来寻找被掩饰的本质问题,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吧。

文|巴黎夜玫瑰

图|百度/豆瓣

蔡徐坤会选择比他小很多岁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