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描写真实世界常看常新——《是,首相第1季》

今天聊聊英剧《是,首相第1季》。

片名Yes, Prime Minister Season 1 (1986)。

经过《是,大臣》第三季圣诞特辑的一番运作,詹姆斯·乔治·哈克(James George Hacker)、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伯纳(Bernard)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

行政事务部(DAA)大臣哈克在各方妥协的情况下,捡漏当上了首相,阿普尔比爵士接任首相秘书,伯纳则继续担任哈克的的私人秘书。三人的故事在《是,首相》中继续上演。

哈克首先、阿普尔比爵士和哈克秘书保持三人组的合作关系,一点一点地挖掘政府内部的潜规则。

新晋成为首相后,哈克似乎没有太多不适应,依旧饱含善意又糊里糊涂,满怀理想主义期待能够带来一些变革,唯一不变的关注点就是支持率和选票。

经过阿普尔比爵士多年调教,加上自身悟性,哈克首相很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一系列手法巩固了自己的权力,顺带着敲打了阿普尔比爵士。他利用财政大臣、卫生大臣、体育大臣之间的矛盾完成一波清理,选任弗兰克爵士制约阿普尔比爵士,找到温赖特女士去搅动公务员系统的一潭死水,通过玩弄路克来敲打外交部。

哈克首相凭借自己的高度可塑性、灵活随和的性格、飘忽不定的立场、平平无奇的观点和耳根子软易于被操控等特点,成功成为丘吉尔之后最伟大的首相。

他最“伟大”之处其实正是他耳根子软,从谏如流,善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处理,从不胡乱野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好特点,其实是一个政客成功的关键。

领导并不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懂才当了领导,而是因为当了领导才“显得”什么都懂。当外行乱指挥内行时,那才是乱套的开始。

阿普尔比爵士则更为现实,遇到有好处时就干,躲不过坏事时就选择损失最小,更重要的事情还是防止哈克脑子一热想做点什么事情。

他唯利是图,眼里只有利益,从来不会被主义和立场限制,看起来是个不讨喜的官僚,但如果他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时,他又能兢兢业业地保证政府和社会正常稳定运行。

哈克依旧一副呆呆萌萌的样子,偶尔掉掉书袋子,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

观众可以看到本剧坚决贯彻讽刺与幽默,丝毫不给这些政客和官僚一点情面。

成熟的政客知道如何糊弄选民,成熟的选民也知道政客在糊弄自己,而且政客和官僚之间也不是一条心,双方都想着扩大利益,但如何在带着伪装面具的情况下取得自己的利益,就成了判断政客、官僚是否成功的标准。

《是,大臣》《是,首相》看似是喜剧,实际上却是个纪录片。

当年观众看着哈哈一乐,以为演的都是些离自己很远的政府秘闻,但每隔几年再翻出来看时,大家就会发现,这么多年来,情况一直没有改变。所有看似闹剧的故事都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常规操作,自己身为看客其实是个燃料,笑到最后小丑竟是自己。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首相哈克在本剧中大部分镜头里都是坐着的。这是因为扮演者保罗·爱丁顿(Paul Eddington)身体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剧集也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情况进行了一些适当调整。

同样也因为保罗·爱丁顿的健康情况不佳,本剧长度比《是,大臣》缩短了很多,首相的戏份也减少了一些难度。

阿普尔比爵士和沃顿向伯纳连珠炮式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这些问题充满“技巧性”,因为本身答案就很模糊,比如第1、3、5个问题就充满陷阱,不管伯纳怎么回答都会被嘲弄一番。

1.“上沃尔特(Upper Volta)在哪里?”如果指的是上沃尔特共和国,那么这是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西非内陆国家,不过在1984年,也就是这一集播出的两年前,他们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上沃尔特不复存在。

2.“乍得的首都是哪里?” 乍得的首都是恩贾梅纳(N'Djamena),原名拉密堡。

3.“他们在马里说什么语言?”虽然马里官方语言是法语,但该国大约 80% 的人说班巴拉语,还有大约40种其他语言,使用者人数相当可观。

4.“秘鲁总统是谁?”当时的总统是艾伦·加西亚。

5.“喀麦隆的国教是什么?”其实喀麦隆没有国教,但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描写真实世界常看常新,

历史不断重演休戚相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