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星胡蝶回忆录 (续八)
电影《姊妹花》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意大利都灵市举行“中国电影五十年回顾展”,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一九二七年侯曜编导的 《西厢记》(又名《复活的玫瑰》),第二部就是明星公司一 九三二年出品的《姊妹花》。在我主演的影片中,这部是近年 来提得较多的一部影片。
《姊妹花》是郑正秋根据他自己的三幕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并导演的,由董克毅摄影。
《姊妹花》是写一对孪生姊妹的不同遭遇。这一对姊妹的父亲赵大因私贩枪支逃奔他乡,姊姊大宝跟着母亲(宣景琳饰),二宝跟着父亲,姊妹俩自此分离,直至成年,不但从未见过面,连音信都毫无。大宝自小和母亲相倚为命,在农村过着穷苦的生活,长大后嫁给同村的木匠桃哥(郑小秋饰)。由于连年灾荒,桃哥夫妇不得不带着刚出生的婴儿和母亲流落城市。至于二宝随着父亲长大,后来父亲将她嫁给军阀钱督办, 换得了军法处长的职位。二宝也生了孩子要请奶妈,大宝迫于生活,束手无措只好抛下自己的孩子到钱公馆当奶妈。姊妹相逢不相识,一个是贵人,一个是下人。大宝在钱公馆做了三天工, 家里就出了事,桃哥干活时不幸从房上摔下来,摔成重伤。大宝向二宝恳求预支工钱,救治丈夫。身为贵人的二宝不但不借,反而打了大宝一个耳光。大宝为救治丈夫,万不得已偷了小主人身上的金锁片,不料又为二宝的小姑发现,大宝在惊慌失措中碰倒大花瓶,却又正好砸在小姑头上,以致当场身死。 大宝遂以杀人罪被捕。大宝母亲前来探监,正好遇上军法处 长,原来他就是自己早年失散的丈夫,于是夫妻相认,父女、 母女相认,姊妹相认,以大团圆告终。
这部影片在新光大戏院上映时,曾连满两个月。前些日子碰到一位老影迷,他谈起当年上映的盛况,描绘得犹历历在目。
他说:“那时新光大戏院算是一流影院,要看您的电影得花三毛钱一张票呢!”
《姊妹花》一片由我一人分饰大宝、二宝两角,两人境 遇、性格各异,虽说我自己也很努力去体会、进人角色,但我过去一向演的都是善良的妇女,所以演大宝比较得心应手,演来也显得真实自如,演二宝就比较难了,二宝的霸道、骄奢淫逸的作风就不太合我的戏路。但作为一个演员,特别是三十年代的演员,虽然那时我算是有了一点名气,但仍然要受合同约束,再说我又是公认的“乖小囡”,所以也就演下来了。
这部电影也是郑正秋后期力作,正由于他谆谆善诱,这部影片的几个主要演员演来还颇称职。
这部影片里饰演母亲的宣景琳比我还小一岁呢!宣景琳原来的戏路是演贫苦少女的,如她主演的《盲孤女》能将盲人的痛苦一一表露,演来自然真实。后来在《早生贵子》一剧中, 郑正秋派她演出老妇人,获得好评。在《姊妹花》一片中,她 更是驾轻就熟,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有她及郑正秋的配合通力合作,我自己的演出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宣景琳自那以后就多演老妇人角色。别看演老妇人的角色不是主角,但要找演得好的人还真不容易,所以宣景琳也就以此著名。
年前王丹凤去国外探望女儿,临走前特地绕道加拿大来探望我,我自是心感盛意。她提到宣景琳,也提到郑正秋,还有别的许多老同事,使我怀念不已。她并告诉我,“新光”已改名 为“上海学术电影院”,《姊妹花》就曾在改名后的该院上映。 距《姊妹花》初映相隔五十多年,这也是一件想不到的事。
《狂流》、《脂粉市场》、龚稼农
我与龚稼农合作拍片,当然不止是《姊妹花》、《狂流》、 《脂粉市场》这几部片子,一九六六年,我们两老还曾应邀在李翰祥的国联公司客串拍摄林福地执导,汪玲、杨群主演的 《塔里的女人》,当然那时我们都已年将半百,影片里的我们也已为人父母,说来最近的事也是二十年了。
龚稼农年轻时曾是体格健壮的运动员,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未从影前在南京体育场当管理员。原来是业余电影爱好者,由业余到职业,他也曾作了不少努力,我在“明星” 时期,很多电影是和他一起合作的,不过现在提到三十年代我和他合拍的电影,则以《姊妹花》、《狂流》、《脂粉市场》 三部片子为多。
那些年,我在台天母居住时,每月还和他见一次面,谈谈往事。他的记性比我好多了,有很多事情要他提起我才记得。
我们演过青年人的戏,也演过中年人的戏,我忽发奇想, 如果我们能再在一起拍一部当“爷爷、奶奶”的电影,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不过,这只是奇想,导演们看到这里可干万不能当真。近年来,我总接到访向邀请,待遇虽优厚,但我常说:这条老命可是要我自己出啊!”现在只能安安静静做“乖老 因”,能过纸笔和读者叙叙家常,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狂流》由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董克毅摄影,参加演出的除龚稼农和我之外,尚有夏佩珍、王献斋、谭志远。
这部片子是以九一八事变后长江流域大水灾的事实为依据而编写的。
这部片子上演后,很获好评。因为这是第一部以长江泛滥 为背景的影片,而且片中剪接人在灾区实地拍摄的水灾纪录片,在制作上也很严谨,演员阵容也很强。
《脂粉市场》也是和龚稼农合拍而由夏衍编剧的另一部电影,由张石川导演。《脂粉市场》是写一个职业妇女的悲剧, 我饰演的陈翠芬在家庭完全破近况,不得不进入社会谋生,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女店员,饱尝人们对职业妇女的歧视与侮辱、讪笑与倾轧,受到上司林监督(王献斋饰)与少店主张有济的不怀好意的追逐,虽有诚恳朴实的青年职员钱国华的关心爱护, 也仍感生活前途两渺茫。
这两部影片由于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即使今天看来, 也是很有意义的。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大大提高,观众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言情故事,迫切要求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明星”公司在拍片上有声后投人大量资金,由于影片未能切合时代,卖座不佳,影响资金周转。但“明星”三巨头的优点是能顺应潮流,和有识之士合作。所以《姊妹花》 等片上映后,情况也就随之好转。
相片与服装
从影以来,特别是拍了几部有影响的影片,最感穷于应付的是热情的观众,尤其是影迷了。
我那时虽说片酬与薪金都不低但我父亲已不工作,上有父母,下有弟弟妹妹,个人还有些开支,所以也并不感很宽裕。很多影迷来要相片,这笔开支就够浩大了。
人说上海人脑筋动得快,这话一点不假。那时就有沪江影相馆找上门来,愿意给我拍照,并免费代我向影迷寄相片,条件是我一年去“沪江”照几次相,由他们印成明信片出售,我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我去试了一下,他们的摄影技术还不错, 这是一件两皆相宜的事情,后来也就一直这样,直至我离开上海到香港。
我不仅需要戏装,当然这个戏装不像京剧舞台的那么复杂,也还需要不时地添制衣服。我的衣服几乎都由上海鸿翔服装店包下来了。那里有几个老师傅,做工很考究,现在恐怕很难找到这样做工考究的老师傅了。
我因取艺名为胡蝶,所以日常用品都有蝴蝶作标记。有一个热情的影迷还给我寄了一张相片,说是在家里开了一个客厅叫蝴蝶室,墙上挂有蝴蝶的标本,沙发套上、靠垫上都绣有蝴蝶。这真是少有的影迷。
一九三三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选举电影皇后,这是因国外电影女明星玛丽•皮克福特得了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像奖后,就有“电影皇后”之誉,玛丽•皮克福特来沪访问后, “明星日报”也在每日报端附印选举票,把收到的选票放人特制的选举箱,并且郑重其事,当众开票,由于我的票数最多, 就得了这个称号。几十年来,这个像游戏之举的称号一直跟着我,这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我自己却是不敢妄自称大,所以至所谓“加冕”礼时,我就一再辞谢。
参加莫斯科电影节
进人电影界,不知不觉已有十年。三十年代中期,先进的影业国家无论在技术或技巧方面,都比电影历史短暂的中国有着足供借鉴的发展。国外是电影的发源地,尤其是好莱坞,是全世界电影的中心,我一直期望着有一天可以来到这块新大陆,去探索电影王国好莱坞的秘密。可是世事每每出人意外,当我满心想往着好莱坞的时候,命运之神却偏偏把我带到欧洲,可以说,完全出乎预料地,我来到了欧洲。然而美洲也好,欧洲也好,反正不是一样可以见识更多的新事物吗?所以当我得到出去的消息时,心里依然怀着无穷的喜悦与期待,准 备着一游这海外的新天地。
当时,苏联因为纪念其电影事业成立十五周年,特定于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二日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电影展览会,邀请各国选派电影代表团参加。苏联当局给南京外交部发来电报,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参加,电报中,特别指名请我参加。后来据当时在莫斯科中国驻苏大使馆工作的记者戈公振先 生告诉我,在发出邀请电前,苏联文化当局曾向戈公振先生询问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情况,有无电影明星。戈公振先生答 称:“胡蝶是当今中国最红的影星,在新加坡等地都有她的电影观众,东南亚的影业同行都来中国订她的影片呢?”有机会到苏联及欧洲去考察一下外国电影事业,以提高中国的电影水准,自是影业人员神往之事。只是名额有限,在确定代表人选方面费了不少周折,我算是得天独厚,得到了苏联影展会直接寄给我的请帖,免了参加“竞选”的一番争逐。汪精卫是当时的外交部长,我去南京见了他,并得到了外交部批给我在国外使用的一些外汇。
我忙着拍片工作,在百忙中又得抽出时间学习西方礼仪。 我请了一位国外太太每天来教我一个小时,讲述西方各种礼节。诸如就餐使用刀叉的次序是由外到里,调和牛奶和糖的小匙用完要放在杯子旁边。下梯不要看脚等。特别记得的是, 她知道我有洁癖,一再嘱咐我,西方男士为表示尊敬与礼貌会 吻你的手,如有口水,也要等过后再抹去。幸好有她的教导, 要不然我可真要失礼了。
在访苏期间,正值隆冬,乘火车途中下车,总有当地显要 迎接,经过男士亲吻的手背,免不了沾上口水,我也只好任由它自己结成薄冰片,直到我找到机会将它抹去。东西方礼节各不相同,但入乡就当随俗了。
代表团经过一再协商,最后决定由“明星”、“联华”、“艺华”、“电通”四家公司,遴选了八部影片,由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师、演员七人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盛会,七位代表分别是:
明星”制片人周剑云,“联华”制片人陶伯逊,“联 华”编剧余一清、副导演黄谦,“明星”摄影师颜鹤鸣、翻译孙桂藉,演员代表就我一人。
参展的八部影片是:
“明星”出品的《姊妹花》(一九三三年,根据郑正秋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编导,郑正秋,助理导演:沈西苓,摄影师:董克毅。主要演员:胡蝶、郑小秋、宣景琳、谭 志远、顾梅君。
《空谷兰》,(“明星”出品,一九三四年)。编导:张 石川,摄影师:董克毅。主要演员:胡蝶、高占非、宣景琳、 严月娴、郑小秋。
《春蚕》(“明星”出品,一九三三年,根据茅盾同名小 说改编)。编剧:夏衍,导演:程步高,摄影师:王士珍。主 要演员:萧英、严月娴、龚稼农、高倩萍、艾霞、郑小秋、张 敏玉、王征信。
《重婚》(“明星”出品,一九三四年),编剧:王平陵,导演:吴村,摄影师:周诗穆。主要演员:高占非、高倩萍、严月娴、萧英、谢云卿。
“联华”出品的“渔光曲”,(一九三四年),编导:蔡 楚生,摄影师:周克。主要演员:王人美、罗朋、袁丛美、刘继群、王桂林、韩兰根。
《大路》(“联华”出品,一九三四年),编导:孙瑜, 摄影师:洪伟烈。主要演员:金焰、陈燕燕、黎莉莉、罗朋、 郑君里、章志直、刘琼、尚冠武、刘继群、韩兰根、张翼。
“艺华”出品的《女人》(一九三四年),编导:史东 山,摄影师:周克、吴蔚云,主要演员:黎明晖、胡萍、雷梦 娜、蒲曦、奚良。
“电通”出品的《桃李劫》(一九三四年),编剧:袁牧 之,导演;应云卫,摄影师:吴蔚云。主要演员:袁牧之、陈 放儿、唐槐秋、周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