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二月二龙抬头什么意思啊,二月二龙是几月几日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有哪些风俗活动

“二月二”了解一下身边的龙文化吧?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水。 ”。 农历二月初二,又称龙头节、春龙节、春耕节等,寓意大地复苏,百虫醒来,一年的农活开始。

从唐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二月二日的风俗。 穿越唐代,可以看到阳光明媚,风调雨顺,百姓在田里采野菜,嬉戏玩耍的景象。 到了明朝,二月二日还增加了“熏虫”、“炒豆”等项目。 明顿、奕正《帝京景物略》中:“二月二,曰龙头……煊床坎,曰煊虫,谓诱龙,不出虫。 ”

但是,二月二为什么会和“龙头”联系在一起呢? 民间有两种说法。 从节气上讲,农历二月初许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是自然规律,但古人也认为这是龙王与风化雨的功劳。 古代天文学上,二十八宿中的七个宿构成完整的龙形星座,每逢农历二月黄昏,“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有“龙头”之称。

“龙抬头”是古代人祈求龙的祝福,祝福风调雨顺的强烈愿望,体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龙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曾将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仪式进行雕刻。 先秦文献中已有龙的记载,如《易经》中的“亢龙有悔”、“见龙在田”、“群龙无首,见吉”等。 汉魏以后,龙的形象刻画越来越不可思议,“角如鹿,头如骆驼,眼如兔,项如蛇……”,《说文解字》年被称为“鳞虫之长”。

龙作为文化因素,渗透在“龙的传人”的血脉中。 即使是现在,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除二月二外,中国的节日和风俗与龙有关。

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端午节的龙舟。 古代的皇家龙舟非常奢华,就像南宋《中天戏水册》中的龙舟一样,头、尾、鳞、鬣狗(li)都是雕刻的金饰,舟上建有好几层楼,金碧辉煌。 如今的湖南汨罗市,人们划船前都要到屈子祠,供奉龙头,用红布裹着龙头,安龙头在船上竞相渡海,纪念屈原,拜祭龙神。

元宵节的由来本来与龙无关,但这一天舞龙灯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宋代有龙灯。 吴自牧在《梦粱录》记载南宋城的龙灯。 “元宵之夜……草缚龙,青幕盖草,密放万盏灯笼,望双龙般蜿蜒”。 这里的龙灯是静止的,但南宋时代也有人跳舞的龙灯。 今天元宵节也有“凤箫声玉壶绕,一夜鱼跳”的场景。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以600年历史的紫禁城为例,龙不仅飞上崇高庄严的殿堂,还出现在服饰、家具、钟表、文具、杯盘器皿,甚至仪仗兵甲等各种器物上。 仅看太和殿,自上而下就有近13000条“龙”。

故宫的蟠龙玉柱下,是能形成“千龙吐水”壮观景象的蟠首。 传说龙是九男之一,因为可以往肚子里装水,所以用于排水。

九龙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寓意随着时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古往今来,相通的是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沈东洋) )。

二月二龙抬头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