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逃跑计划的唱功如何?

问:逃跑计划主唱毛川的唱功如何?

答:华语T2(弱),音色偏摩擦音,G4强混,G升4假声,,喉位波动,Live声压过低

逃跑计划,这个成为万千学生和青年热爱的摇滚乐队,以《夜空中最亮的星》成为现象级青年乐队,而后以《一万次悲伤》为第二首小范围现象级歌曲巩固地位,虽然《一万次悲伤》的副歌和火星哥《Nothing On You》撞车涉及抄袭,整体风格又模仿酷玩乐队,但逃跑计划依旧是华语内地少有的民谣、流行、摇滚综合乐队。

唱功整体上讲,主唱毛川这位82年出生毕业于私立音乐学校——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整体上是合格的乐队主唱,具有一定点触高音区音域能力,音色也基于民谣的摩擦音,完成流行化的受众巩固。但整体和摇滚的特性并不是很匹配,音色的厚度、腔体的声压不足以表达摇滚的冲劲和力量感,对比早期窦唯十分明显。更像是流行民谣乐队。

从音色上讲,毛川的音色属于摩擦音类型,整体倾向于毛边化的磁性烟嗓,但保留了一定的高音明亮度。整体的音色跟着音区走,缺乏混声统一性,具体音色为:中低摩擦音、中音区的抬喉明亮音色、高音区高位置闭合硬顶、部分强混、抬喉假声五种。整体的喉位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稍微依赖CD录音棚,Live的事故场次比较多,尤其是高喉位假声,Live状态很不稳定。

从音域上讲,毛川的常用音域是C3-G升4,整体一个八度+小六度,对于乐队而言是比较不错的中等水平。拥有G4、G升4的部分高音能力,这让他的歌曲副歌具有一定的高音魅力和整体作曲张力,整体歌曲的调式以B调为主,《夜空中最亮的星》和《一万次悲伤》的最高音都卡在G升4上,对应的音色是抬喉假声,属于真假声体系,这导致缺乏了一定的单音质量。同时比较遗憾不具备A4的高音入场券。

从腔体上讲,毛川虽然是有过音乐学院学习,但私立学习的声乐体系在2010年之前是较弱的,更多的制作和音乐工程教育。毛川所处的体系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为主的真假声体系,而并不是混声体系,这导致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声压较弱,倾向于小嗓,喉位波动剧烈。声压弱表明共鸣程度弱,支撑程度也会因为肩颈部的喉位紧张而下降。这在Live上是非常吃亏的,毛川的Live唱功和竞技歌手还有明显距离,和火星哥相比最为明显。

声乐上的进步方向还是体系的转变,当下的强混时不时就会被硬顶取代,从真假声转为混声体系。逃跑计划的无修音Live,毛川的嗓子已进入倒嗓,整体的副歌G4、G升4在无修音的Live中质量比较糟糕,真假声体系必然造成剧烈的喉位波动,对于声门的损伤是严重且不可逆的。以下《夜空中最亮的星》和《一万次悲伤》配合音色、音域做具体补充。

1:音色;《夜空中最亮的星》没有一次合格的声乐音色,和CD割裂较大。

毛川的音色,在早期是张力非常好的音色。低音烟嗓、高音颗粒感,伴随着一定的强混金属性和假声点缀,这些音色是我们喜欢《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核心原因,但这些音色在声乐中,只有强混是合理且健康的。低音的烟嗓、高音的假声都是不合理的伤嗓音色。

这种伤嗓,在毛川身上短短三年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理性倒嗓,导致他的音色,开始从烟嗓的颗粒感磁性,变为了浑浊的圆润声线,圆润对于声线音色而言,意味着明亮度减退、颗粒感消失,辨识度下降。

直到2023年,《夜空中最亮的星》毛川的任何一次Live,都在声乐上称不上合格,和CD的割裂感过大,这也是当下为什么毛川都是以《一万次悲伤》为核心歌曲的原因。

但实际上《夜空中最亮的星》G4和G升4的密集程度和《一万次悲伤》差别不大,一个密集五,一个密集四,音区也一样都是在G4和G升4,两首歌的唯一声乐难度差别是旋律的跨度不同:

《夜空中最亮的星》副歌旋律的高低音程跨度是一个八度和九度;

《一万次悲伤》副歌旋律的高低音程跨度是四度和五度;

两者相差一倍,两首歌同样的音区、同样的调式、同样的密集咬字上,毛川可以完成《一万次悲伤》,但无法完成《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毛川无法在Live中处理超过一个八度的旋律密集咬字,更无法完成较高质量的Live音色表达。

为什么会这样?音区不变、调式不变、密集咬字也差别不大,那怎么就无法处理音域跨度、张力更大的旋律?

因为喉位波动。因为毛川无法完成低八度的低音喉位突然切换到中八度高音喉位的腔体放松,造成了严重的肩颈部紧张和甲杓肌外部肌群代偿,无法提供混声的共鸣体系,被动的进入硬顶状态。一个八度的旋律跨度,对于毛川而言,是引发喉位不稳定的导火索。

这在声乐上也非常常见,属于典型的发音点位置和腔体共鸣肌肉记忆没有巩固。这种巩固属于混声体系,而毛川当下的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强混,但是整体更偏向于真假声体系。真假声的体系是不具备任何长期肌肉记忆,因为甲杓肌一直在磨损,发声习惯一直在变。影响音色的所有参数,都在动态变化,无法形成稳定的肌肉记忆习惯。这也为什么大部分唱法改变的歌手的本质原因,周杰伦同样如此。

回到毛川身上,毛川的低音音色是摩擦音的烟嗓,这需要一定的主动压喉,压的是甲杓肌内部肌肉,提供更大的力量感和声带,而烟嗓仅仅是压喉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的抬喉,形成局部的上下拉力的摩擦面,产生毛边化。

这种毛边化当声带较为健康时,拥有颗粒感,如同气泡音一样。但是当摩擦的次数增大,摩擦面会开始出现角质层,进而圆润,这个时候歌手的音色就会丧失颗粒感,变为浑浊。而同时声带的健康会伴随炎症、小结、息肉等风险。

而毛川的高音音色,是瞬间切换为正常的流行演唱,硬顶和强混两种看状态。《夜空中最亮的星》内低音摩擦音突然越进成为高音,这个时候毛川的高音走向了硬顶的状态,因为能力无法处理喉位的剧烈波动,没有混声体系的发音点位置记忆和腹腔支撑习惯。《一万次悲伤》中四度和五度的旋律差比较容易控制,所以走的是强混体系。

毛川在《一万次悲伤》之中,具有G4强混的能力,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人家也在进步。到那时G升4还是假声,或者是低质量的弱混。

2:真假声体系的腔体习惯成为了顽疾,无法更改;

如果从腔体的角度去看毛川的问题,那实际上是因为过分追求商业化音色,导致忽视了发音点和共鸣的基本功问题。正确的混声腔体体系是:发音点的位置、腹腔支撑的力量感、声带闭合的自动压力三种;

只要完成了发音点位置、支撑力量感、声带闭合的自动压力三个参数的稳定,就可以形成自身对于单音音高的肌肉记忆体系,这是稳定不变的健康体系。而且,发音点和腹腔支撑是对抗作用,有一就有二,声带闭合是自动完成。我们的注意力不需要额外消耗。

但是真假声体系的腔体稳定参数就非常多,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喉位的高度、声门的摩擦压力、肩颈部的压力、舌根下颌肌肉群的压力,以及软腭通道对于发音点的影响。大白话的意思是:真假声体系要想稳定音高的肌肉记忆先天上就非常困难。

腔体不稳定,自身很难对音高记忆产生自如应用。这就是毛川的无法Live较好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