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大隐1:少林寺牧羊曲、红楼梦枉凝眉、驼铃,你唱的都是他的歌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大隐,真正的大师。

这十位当然都够水平,不过很多人认为如果真选10位,应该有王立平。

…………………………………………………………

《潜海姑娘》——中国电影第一首电声配乐,很多中国人通过这个才知道吉他。

……………………………………

《潜海姑娘》是王立平为1979年反映我国第一代女潜水员的同名纪录片创作的主题音乐。

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电声音乐配乐,很多人也是从这首曲子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吉他的无穷魅力。

.

《驼铃》——战友、同学毕业分别歌之最,没有之一。

……………………………………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洒下一路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1980年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曲,王立平创作的第一首电影主题歌,原唱为吴增华,蒋大为、李双江、关牧村、刀郎、龚玥、降央卓玛等等众多歌星都唱过。

因为歌词中表达的浓浓战友情,《驼铃》这么多年一直是战友、同学毕业时首选,至今热唱。

^

当年,《戴手铐的旅客》导演兼主演于洋希望王立平创作一首符合当时年轻人欣赏口味的主题歌,并要求他“只许成功不许成仁”。

而且原定写歌词的编剧突然找不到了,词曲都得王立平来。

当时的剧组在云南一个小镇,王立平到云南坐了五天五夜的车,在颠簸的山路上创作了这首歌。

当年正是大家刚对流行歌曲狂热的时候,剧组很多人虽然认为《驼铃》很好,但总觉得有点“土”,赶不上潮流,不如跟满大街到处唱的那些流行歌曲时尚。

最后,于洋拍板——就它了!

影片上映不久,《驼铃》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点播率最高的歌曲,收到一麻袋一麻袋要求点播的信件。

《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最初版是“大海就是你故乡”。

………………………………

《驼铃》后,王立平又应于洋的邀请写了《大海啊故乡》。

当时于洋要求写一首在公海上的船员的民歌,不能是外国的,也不能是中国的,要让人说不清楚是哪国的。

最终于洋很满意,而一直到现在,大家来到大海边,首先想到的也是这首歌。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最初王立平写的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你故乡”,唱着总觉得有点远,最终“你”改成“我”,才变得亲切。

《牧羊曲》——《少林寺》插曲,其实还有个河南味儿的版本

……………………………………、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

1981年,香港导演张鑫炎拍摄《少林寺》,因为是发生在河南嵩山的故事,他原本打算在河南找人写一首河南戏曲味的歌。

王立平很快完成了“河南版”的《牧羊曲》,尽管这个版本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是王立平实在受不了“奴家一十六”这样的歌词,坚持再写一个版本,就是由郑绪岚演唱的《牧羊曲》。词曲都是王立平创作的。

尽管偏爱第一版,但张鑫炎还是尊重王立平的意见,最终使用了新版本。在《少林寺》之前,大陆还从来没有一部古装片的插曲使用流行唱法。

幸亏导演从善如流,你能想像岳云鹏唱河南味儿的《牧羊曲》吗?

《太阳岛上》——一首歌唱出了一个风景名唱

…………………………………………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小伙儿们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

《太阳岛上》唱红了哈尔滨,但写这歌前王立平根本没去过那儿,歌中令人神往的美妙风光都是他的想像。

1980年,领导对电视风光片《哈尔滨的夏天》的插曲不满意,剧组找王立平救火。

王立平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太阳岛上》和《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太阳岛也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风景名胜。

不过直到1983年,王立平被授予哈尔滨荣誉市民时才第一次登上了自己描绘的太阳岛。

《红楼梦》——用时四年多,这些曲子对得起曹雪芹

王立平说,为87版《红楼梦》配乐真是个天大的难题,光是《葬花吟》就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才完成。他说:“我这人一辈子谨小慎微,只有这一次,为了‘曹雪芹词;王立平曲’,上刀山下火海,值了!”

历时四年半,王立平完成了全片配乐,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秋窗风雨夕》等经典,用一句话形容:这些曲子——对得起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