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满江红》是在牛首山写的?记岳飞在南京的那些往事!

自从年初一上映以来,“国师”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电影,真是的一天比一天火,这几天甚至直接登顶2023年贺岁档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我看了,虽然在《满江红》身上看到了很多以前张导电影的影子,比如说三枪拍案惊奇、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影,但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比流浪地球2好看多了。

在看电影之前,我多少知道一些岳飞在南京抗金的往事,比如雨花台区的将军山,就是为了纪念岳飞而得名,但了解的不多。

这几天看完满江红后,受高燃的电影结尾影响,我突然觉得,有必要好好挖一挖,岳飞在南京的英雄事迹,以让自己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当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说来也巧,南北宋时期,岳飞和秦桧在当时的陪都南京,都有不少历史记载,内容也是相当“劲爆”。

就比如,满江红这首诗有说法称,是岳飞在牛首山写的,江宁出土过秦桧墓……

至于事实究竟如何?且看我接下来写的内容。

先来简单说说岳飞的生平简介吧。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7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年少时喜读书,熟记《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曾拜周同为师,骑射高超,能左右开弓;后拜陈广为师,刀枪之法精湛,神力巨大,武艺无敌,“时人奇之”。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第一次从军是在公元1122年,并在两次抗击辽兵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身手不凡,凯旋之后,因功补承信朗。不久,其父病故,岳飞急忙奔回汤阴守丧。后来,朝廷下令解散“敢战士”,岳飞的第一次从军经历便结束了。

公元1126年,宋钦宗反悔割地求和,金兵再次出兵围攻。为了抵御金兵,宋廷招募兵士应战,岳飞也应声加入地方军队河北路平定军,这是他第二次从军。

第三次从军是在公元1126年底。目睹金兵暴行的岳飞,在母亲姚氏的鼓励下,背负母亲所刺“精忠报国”四字,前往设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报名,投身抗金战场,作战勇猛,屡建战功。

在公元1127年7月,“靖康之变”发生后,岳飞因写下“数千言”的《南京上皇帝书》反对朝廷南迁而遭“夺官归田里”,被逐出军营。

返乡途中,目睹被金兵踏碎的河山,岳飞心忧如焚。公元1127年7月,当看到招募抗金健儿的榜文,岳飞毅然报名,并被抗金名将张所招至麾下,破格任命为统制,这是他的第四次从军。

岳飞与南京的那些历史往事,就发生在这第四次从军期间。

自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的第二年(年号建炎),即公元1128年,金兵便开始大举南侵,到了公元1129年7月初,金兵沿长江北岸东进,离建康不到百里,岳飞闯进负责长江防务的主帅杜充寝阁,泪求出战,终于获得批准,但因孤军奋战,导致建康失守。

公元1130年7月,岳飞奉命从宜兴赴常州阻击金兵,四战皆胜,后受命配合抗战主将韩世忠收复建康,在栖霞区黄天荡与金兵鏖战,史称“黄天荡之役”。还率兵在清水亭、牛头山围袭金兀术,经过半个月的血战,终于收复建康。

经专家考证,黄天荡遗址在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摄山湖一带,原为大江支汊湖荡,今已为陆地,即今栖霞街道至龙潭街道沿江一带,即为如今的黄天荡古战场遗址。

旧时的清水亭是一条驿路,属于殷巷镇,如今这里是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巷社区的范围;牛头山既是现在的牛首山,相传东晋初欲立阙,丞相王导指牛头山为天阙,故又名天阙山。

黄天荡之役后,岳飞先是败金人于清水亭。“兀术复趋建康,飞设伏于牛头山上待之。飞又以骑三百、步卒二千人,自牛头山驰至南门新城为营,遂大破兀术之众”,这就是历史上的牛头山之战,也是打击金兵并令其渡江北撤的关键一战。

如今,岳飞当年阻击金兵时,在牛首山韩府山上建造的抗金故垒,已经成为了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们位于牛首山及韩府山山脊处。

△ 抗金故垒断面(2013年考古发掘照片)

牛首山韩府山(又说将军山)抗金故垒建造于南宋时期,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及江宁两区,北起雨花台区境内的韩府山,南至江宁区境内的牛首山,原北起雨花台区铁心桥东约500米处的秦淮河边,沿着韩府山山脊向南延伸,直至牛首山东峰。抗金故垒呈矮墙状,就地采石垒筑而成,高低不齐,断面呈正梯形,牛首山段底宽约 1.2 米,顶宽约 0.8 米,最高处约 1.5 米。

△ 建炎四年宋金局部战事示意图

抗金故垒是南京宋金时期的人文景观。抗金故垒起于秦淮河畔铁心桥处的韩府山,依山就势,蜿蜒南行,而以牛首山段保存最为完整。故垒由宋军就地采石垒筑而成,距今千余年,其间草木丛生,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结合岳飞抗金旧事,自然引人览迹怀古,极具历史价值。

抗金故垒起点效果图

因此,近两年,随着牛首山文化旅游景区的不断扩建和深化建造,牛首山上的抗金故垒现已经被列入重新修复和旅游开发名单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牛首山上好好的瞻仰它们了。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宋朝名将,岳飞在生前也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满江红》最为国人所熟知: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此词为岳飞率部在牛首山阵地拱卫留都建康期间所作。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的“朝天阙”为双关语,一则古时牛首山又名“天阙山”;二则故“朝天阙”并非虚无概念,可看作是岳飞望空敬拜牛首山“双阙”的详细动作,也可追其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即朝拜皇帝,形象地表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信心和信念。

另外,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句也可佐证《满江红》写于牛首山,岳飞驻守牛首山时正值30岁左右年纪。

不过也有说法称,《满江红》并非岳飞所写,而是明代是人假借岳飞之名而作。不管真相如何,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个事实,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撼动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满江红》绝非岳飞临终遗言。据史料记载,收复建康后,岳飞率军一直北上“驱逐”金兵,并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不听话。1142年7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公元1142年,秦桧上书,请求宋高宗赐死岳飞、张宪与岳云三人,宋高宗批复同意。在听完赐死诏书后,岳飞在墙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一年,岳飞年仅三十九岁,噩耗一出,人们悲痛欲绝,一代名将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