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Capote(2005)
- 原名:Capote
- 地区:加拿大
- 语 言:英语
- 首播:2005-03-30 周三
- 制作公司:
- 类型:剧情
- 翻译:暂无
- IMDB:7.3分/130352人评 tt0379725
- 别名:冷血字传(港) / 柯波帝:冷血告白(台) / 凯波特
- 导演:贝尼特·米勒
- 編劇:丹·福特曼 / Gerald Clarke
- 主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凯瑟琳·基纳 /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 鲍勃·巴拉班 / 克里斯·库珀 / 布鲁斯·格林伍德 / 艾米·莱安 / Adam Kimmel / 凯尔西∙斯蒂芬森 / 凯特·希德尔 / 威尔·沃伊托维希 / Edgar Governo / Roy Ma / 约翰·布朗 / 克尔·休伊特 / 马克·佩雷格里诺 / 科里·卡西迪 / Philip Lockwood / C.恩斯特·哈斯 / David Rakoff / 科维西·阿梅扬 / 马绍尔·贝尔 / 查德·布鲁斯 / Avery Tiplady / 迈克尔·格雷耶斯基 / 乔恩·特德·温 / 迈克尔·J·伯格 / 约翰·麦克拉伦 / Tiffany Lyndall-Knight / Evelyn Hart / 米歇尔·哈里逊
卡波特,Capote,冷血字传(港) / 柯波帝:冷血告白(台) / 凯波特海报
《卡波特》获评论界和影迷好评,获奖无数,在艺术院线表现不俗。影片根据杰拉尔德·克拉克(Gerald Clarke)所写的卡波特传记(1988)中片断改编,着重1959年至1965年间关键事件。但此5年似乎见证了卡波特的全部生活,他状态的巅峰和低谷,脆弱敏感,矛盾分裂。
楚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长于阿拉巴马和纽约。言辞风趣辛辣的同性恋者,纽约“上流社会”沙龙的宠儿。1960和1970年代作为“脱口秀”节目嘉宾,屡屡在电视露面。《冷血》后再无像样作品问世,沉迷酗酒吸毒,1984年因毒品过量猝死,终年59岁。
悲剧人物的分裂人格,体现在不同时空。卡波特苦心孤诣扮演着不同角色,看似游刃有余,实则是“局外人”。他在名流云集的鸡尾酒会挥舞雪茄和酒杯谈笑风生,诙谐放肆,圆滑掩盖本性孤独及出众才华,华而不实表象下是有创伤记忆的阿拉巴马孩子。而这位有着古怪腔调、傲慢神情的纽约文人、同性恋者,更成为堪萨斯保守乡间的天外来客和入侵者。他与环境格格不入,但总会想出办法重新适应,让环境“为我所用”。有尊严和狡诈的生动灵魂,有微妙的深度。
因此,注定卡波特与忧悒的罪犯佩里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共有相似的不幸童年,颠沛流离的苦难,内心的敏感自尊,对生活的贪婪渴望,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佩里绘画,读诗歌,弹吉他……两个不被社会理解的孤独者之间的声气相通。卡波特说,“我们像同一个屋子里长大的孩子,只不过我从前门出来的,他走了后门”——走了前门的卡波特有了操控的权力,而佩里生来注定是底层的失败者,被压抑和损害,嚼一把阿斯匹林平复痛苦抽搐的神经。佩里将卡波特引为知己、救星、心理医生和精神恋人,希望激发卡波特利用外界影响助他减刑的愿望;卡波特的感情相对矛盾复杂,他同情、认同佩里,期望寻到他突发暴力动机,在得到佩里信任与尊重的过程中痛惜他布满创伤的生活。而卡波特终究是功利的,同志之爱抵不过作家对描述主体的爱——他视佩里为金矿,自此他可掘出让自己的书一鸣惊人的宝藏。有真情相对和逢场作戏,有自私、冷酷、欺骗、背叛和伤害,也有法律、道义上的矛盾。6年呕心沥血的写作过程让卡波特精疲力尽,他暗自希望佩里被处决,可成就书的完美终曲。而对佩里的辜负引发的自责,又将成为他终生负担……
“冷血杀手”和“冷血作家”的情谊及《冷血》成为双刃剑。佩里激发了卡波特的创作天才,也让他情绪崩溃。卡波特说,“我写《冷血》之前,相对而言,是正常稳定的人。之后,我发生了某些变化……很恐怖。”影片暗示卡波特因《冷血》声名显赫,也自此成为此书的奴隶,背负良心之债,疏远朋友和情人,深陷情绪和道德沼泽,在酒精中寻求逃避和麻醉。这是臭名昭著的“浮士德契约”——你可以不朽,但要失去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