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潜伏》结尾耐人寻味,“余则成”的命运怎么样?且看卧底后传

2009年,电视剧《潜伏》红遍中国。

《潜伏》赢得口碑,广受追捧,称其为“谍战剧经典之作”毫不夸张。

那么,这部电视剧究竟有多好、有多妙?

好在其立意深远,人物生动,台词经得起推敲,演员的表演惟妙惟肖,几无瑕疵。

妙在其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叙事不拖泥带水,结尾则耐人寻味。

  • 在电视剧-大结局篇,行走在悬崖边的“余则成”与“翠平”在机场巧遇。

    亲人相见却不能相认,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

    “余则成”强忍眼泪,毅然决然,转身登上开往台湾的轮船离开大陆,继续执行潜伏任务。

    《潜伏》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有人质疑《潜伏》的创作者故弄玄虚,刻意杜撰出一个“生离死别”的悲情结局,以此博取眼球,赢得关注。

    笔者在此为“余则成”正名,这样无畏的英雄确有其人,还大有人在。

    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吴石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我党、我军潜伏在国民党军政中枢最高级别的卧底。

    不过,与“余则成”只身闯“虎穴”稍有不同,为了避免嫌疑,吴石将军不是一个人前往台湾。

    吴石把一双儿女留在了大陆,夫人和两个小女儿随他一同去了台湾。

    吴石将军是福建闽侯县人,老家位于现在的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

    1911年,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北伐学生军。

    吴石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昌预备军校、保定军校,他的学习成绩稳居全校第一;

    在日本炮校、日本陆大,吴石的毕业成绩照样出类拔萃,人称“十二能人”:

    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 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吴石担任了国民党参谋本部厅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不久就获授陆军少将军衔。

    他还在国民党陆大任教官多年,国民党军中有不少高级将领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在国共对垒至抗战初期,吴石还是蒋介石忠实的拥戴者之一。

    因为熟悉日本,了解日军,武汉会战期间,吴石成为蒋介石官邸的“常客”,蒋介石几乎每周都要召见一次吴石。

    大到日本的战争策略,小到日军的作战特点、一些日军将领的个人资料,蒋介石问得很细致,吴石则对答如流,无所不知。

    吴石的博学多识让蒋介石非常满意。

    能够为抗日出谋献策,吴石也感到十分欣慰。

    那一段时间,吴石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可是,蒋介石的一些举动开始引起吴石的反感。

    比如,蒋介石表里不一,他高喊联合抗日,却不时与共产党制造摩擦。

    又比如,国军军纪涣散、官员各怀心思,嫡系、旁系泾渭分明,蒋介石亲疏有别、厚此薄彼。

    1940年初,吴石与吴仲禧在广西柳州相逢,老友一别20余年,彼此的变化都不小。

    吴仲禧已经是一个有着3年党龄的中共党员,目前,他在国民党第四战区担任中将军法执行监。

    而吴石也被白崇禧推荐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 好朋友如今成为同事,他们谈天论地,自然就谈到了时局,谈到了国家及其个人的前途。

    吴石满腹学问,一心报国,可是,他对蒋氏的独裁,对国民党内勾心斗角和肮脏不堪的政治恶斗深恶痛疾。

    因此,吴石的言语中不时流露出愤意、失望的情绪。

    这些都被吴仲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抗战末期,吴石调任国民党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中将主任,吴仲禧也调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1946年9月,在吴石的帮助下,吴仲禧当上了国民党国防部监察局中将监察官。

    这样,吴仲禧就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奔赴各地巡查、视察部队,以便于收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

    吴石对吴仲禧的政治态度心知肚明,经常“不露痕迹”地为吴仲禧牵线搭桥,提供方便。

    1948年春夏之间,经上级同意,吴仲禧向吴石将军坦承了自己的身份。

    吴石没有对此表露出半点惊讶,他欣然接受了老朋友的“新身份”,并开门见山道:“要我干些什么,尽管吩咐。”

    要知道,吴石已经在国民党军中身居高位,锦衣玉食已然,而且“官途”一片看好。

    吴石如此果敢的态度让吴仲禧大感意外,自然也喜出望外。

    不久之后,报请上级同意,吴石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吴仲禧就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从此,国民党军中又多了一位将军级的中共“卧底”。

    据史料记载,在国民党军政中枢,我党我军有数位将军级“卧底”。

    但是,吴石是其中级别最高、身份最明确的中共地下党员。

    此后,吴石利用职务之便,尤其利用了其“桃李满天下”的优势,在一些手握实权的将军学生那里搞到了许多重要军事情报。

  • 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手持吴石的“介绍信”,来到了国民党“徐州剿总”。

    “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是吴石的学生,接到老师的亲笔信,李树正格外热情,他把吴仲禧请到了作战指挥室。

    吴仲禧一眼就注意到了墙上挂着的巨幅作战地图。

    地图上详细标明了国军驻地、番号、兵种等信息。

    宾主寒暄之间,吴仲禧暗暗把地图上的重要内容记在了心间。

    一回住处,吴仲禧赶紧凭记忆“还原”地图,半夜工夫,一张与作战室墙上那幅地图几乎一模一样的作战部署图跃然纸上。

    第二天,吴仲禧托病返回南京,再找了个借口,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上海,亲手把地图交给了组织。

    在淮海战场后来的战斗中,这份地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难怪刘峙发出这样的哀叹:“国军的布防情况、作战方案如同透明,长此以往,恐怕我一天撒了几泡尿,对方都会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渡江战役前夕,吴石将军再次果断出手,拿到了国民党军“长江布防图”等一整套“国军江防方案”。

    他坐上火车,连夜从南京赶到上海,亲自把情报送到了地下联络点。

    据说,江北的解放军部队看到“长江布防图”后惊讶不已。

    吴石提供的布防图信息量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大到整个江防体系,小到江岸阵地部署,守军番号,林林总总,一应俱全。

    吴石甚至还把国民党守军军官的姓名、籍贯、作战特点,以及个人喜好、性格缺陷等信息都标注在材料上。

    我的天哪!吴石将军送来的何止是一份情报,这分明就是国军档案的“大搬家”!

  • 说到“档案搬家”,解放军渡过长江,国民党撤离南京时,国民党国防部确有一次“档案搬家”的行动。

    当时,白崇禧、陈诚主张将500箱绝密档案资料直运台湾,吴石却找了个理由,把档案材料留在了福州。

    最后,吴石以国民党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身份,几经周折,把那些绝密档案完整无缺地交给了解放军部队。

    1949年7月,蒋介石任命吴石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命令其即刻赴台上任。

    吴仲禧代表组织与吴石进行了一次长谈。

    “此去台湾,你将继续身处险境,我建议你还是留下来,是去是留,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吴仲禧说。

    吴石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前者,他的理由让吴仲禧无可辩驳、感慨动容。

    吴石说:“我参加组织时间不长,为人民做的事情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这个机会,我个人冒些风险算不了什么。”

    吴仲禧最终尊重吴石的决定,并安排自己的老同事、原第四战区副参谋长陈宝仓中将随吴石一起去台湾,协助吴石继续为党工作。

    1949年8月中旬,吴石带着妻子及其两个小女儿离开大陆,毅然决然再闯“龙潭虎穴”。

    这一次,吴石的代号为“密使一号”。

  • 来到台湾后,吴石继续机智、巧妙地搜集情报,但是,因为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情报无法及时送达海峡对岸的解放军。

    而解放军此时却正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缺乏军事情报等原因,我人民解放军接连在攻打金门、舟山群岛的战斗中失利,部队遭到重大损失。

    为尽快取回军事情报,中共党员朱谌之(又名朱枫)奉命赴台,直接与吴石建立联系。

    朱谌之赴台后,首先与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老郑”取得了联系。

    一个星期后,吴石与朱谌之接上了关系。

    吴石将军交给朱谌之一个微缩胶卷,内有大量绝密情报,其中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

    情报还包括台湾海峡的海流资料,岛上各个战略登陆点、国民党海军舰队部署、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等情况。

    这批情报迅速传回了大陆,极大地支持了解放军备战“解放台湾”、部署兵力等军事行动。

    1949年12月,蒋经国出任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随即掀起一阵“政治控制军队”的风暴。

    在这场风暴中,特务们逮捕了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

    这个蔡孝乾正是与朱谌之接头的“老郑”。

    蔡孝乾很快就变节叛变,他供出了400多名地下党人,同时供出了吴石和朱谌之。

    1950年3月1日,台湾当局逮捕了吴石将军,不久,朱谌之也被国民党军警从舟山抓回台湾。

    吴石将军夫人、“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等人同时被捕。

    6月10日,台湾当局以“间谍”罪名处决了吴石、朱谌之、陈宝仓等六人。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密使一号”大案,又称吴石案。

  • 吴石将军牺牲时才56岁。

    许多年后,他留在大陆的儿女才知道了父亲的死讯。

    当时,鉴于保密要求,组织上没有给吴石的子女颁发烈士家属证明,但是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牺牲的英雄。

    1973年,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安排下,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4年,吴石将军的遗骸由他的妻子和子女送到北京,安葬在了北京福田公墓。

    将军终于入土为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大陆。

    这是一个“超级卧底”的故事。

    从军界“学霸”到“超级卧底”,吴石将军级别之高,影响力之大远远超过“余则成”!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应来早。”

    这是主席为吴石将军写下的感人诗篇。

    历史不会遗忘牺牲在隐蔽战线的英烈们,他们的英名也将永载史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