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死不如赖活着》到《城市梦》
接着下一个镜头,老王满脸杀气,他撕碎了城管队员开的通告单,然后拦住他说,你走不成了!围观群众说,别激动,人家有人家的职责。老王说,啥职责?我要吃饭!
这太突然了,这时候非常紧张,激烈的冲突开始了,影片音轨上铺进了密集的鼓点,然后出了片名《城市梦》。
我觉得纪录片《城市梦》的音乐不错。据说导演陈为军认为之前的纪录片《生门》音乐用的不好,说用的太多了,但这部《城市梦》用鼓点表达冲突,不是加强而是诠释了一种对立和冲突的紧张感,这很不错。因为这个对立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它有它的渊源,解释这个渊源并观察它的发展,是这部片子的任务。
纪录片《城市梦》
王天成夫妇和他的儿子小王一家从河南农村到武汉谋生,他们在洪山区鲁磨路得到了一个小商亭,他们以此为据点摆起了水果摊,这条路要改建为珠宝街,要把他家的地摊取缔,但老王一家激烈对抗,认为自己和城市建设并不冲突,他最终成为鲁磨路上有名的“钉子户”。
纪录片《城市梦》
而之后,观众和影评人也会被拷问。因为如何理解这部影片,也是对于其社会理解力和人性特征的展现。大家看同一部片子,得到的关于王天成一家的印象和评价并不相同,这是由观众接近影片前的先验性存在决定的。
纪录片《城市梦》
笔者最早了解陈为军的纪录片,是他2003年左右的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它某种程度上算是导演的成名作。对于它大家评价不一,它在电影节上获奖不少,但也因此起了争论。
纪录片《城市梦》
纪录片《城市梦》
纪录片《生门》
《生门》拍的是医院妇产科的故事。护士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对家长说,快去交两万。有农村孕妇怀了多胞胎,她本人又有综合症,躺在病床上生命危险,但丈夫拿不出钱来,拿不出钱治疗就无法继续。这部纪录片里虽然配了音乐,但我觉得那不是不合时宜的抒情和升华,而仅仅起到了给观众解压的作用,因为一切太冰冷了。
《城市梦》里的城管说,“他(王天成)是生活上的弱者,我们是工作中的弱者”,《城市梦》和《生门》所选择拍摄的职业——医生和城管——有相似之处,这些人的某些做法乍看起来不近人情,但再看下去,你会发现其中堂奥。这两种职业都成为体系的化身,他们其实将各种矛盾浓缩起来了,成为了一个终端的显示器,如同电脑显示器,数字在主机,但显像在另外一个部位。体系不可见,是相对抽象的,但这些职业可见、可触、可碰——片子中王天成与城管多次有肢体接触,而且具有可拍摄性。我看到网上有人在争论本片是不是美化了武汉城管,因为本片是在武汉电视台立项的。我觉得摄像机的在场当然会改变一些东西,但究竟是如何改变的,我相信随着交流的深入会逐渐明朗。但对于这些职业,不妨有更深入的认识。
纪录片《城市梦》
本片值得被赞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王天成一家的命运做了相对完整的展现。我们在电视新闻上,若看到王天成的片段,必然会对他有一个不好的印象,因为在他和城管冲突的现场,有一些旁观者都对王天成的表现表达不满。但纪录片深入调研,解释了王天成一家的命运。父子皆残疾,妻子患癌,老家已颓败,他的儿子在广东打工时手被机器切掉,仅赔偿了两万块……如此等等,要讲解起来,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纪录片《城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