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玉面情魔》:一部谎话连篇的经典暗黑电影,结局讽刺意味极强

  • 「人们渴望告诉你他是谁,渴望被看见。」

    年轻的斯坦顿在马戏团里找到一份打杂工作,他恋上电流女孩茉莉,并跟有酗酒问题的魔术师皮特成为好友。斯坦顿向皮特学习「读心术」的诀窍,皮特过世后,斯坦顿带着茉莉离开马戏团单飞,靠着读心术表演获得成功。

  • 然而,斯坦顿对于现状仍不满足,他意外结识心理医生莉莉丝,通过莉莉丝的介绍,斯坦顿得以认识更高阶层的人士……

  • 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玉面情魔》,可以粗略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的马戏团是残酷的社会缩影,为了混口饭吃,可以不顾道德底线,说谎,欺瞒,压榨,无所不能。斯坦顿一边观察马戏团的运作方式,一边吸收知识与学习,理解人性,掌握人性,便能拥有更好的出路。

  • 电影下半场,斯坦顿与茉莉靠着读心术闯出一片天,但斯坦顿仍不满意,盼能赚到更多的财富。他在莉莉丝的介绍下,接触到更为富有的阶级,并利用莉莉丝给予的私密数据,将客户安抚(唬)得服服帖帖。只是人心底的欲望是无底洞,再多的财富也填不满,总想要更多。

  • 《玉面情魔》是一部「怪胎」养成电影。马戏团的知名剧目「怪胎秀」,其实是找来无依无靠的弱势游民,利用酒精和毒品控制游民的生活,逼迫他们成为怪胎,在观众面前表演生吃鸡肉的恐怖秀。

  • 扮演怪胎的游民们,一方面对这样的自己感到羞丑,不断地喃喃自语说:「我不是这样的人……」一方面又无法忍受酒精毒瘾之苦,被迫扮演人们眼中的怪物。

  • 电影里,斯坦顿不想变成跟父亲或是皮特或是游民一样的失败者,他对自己有着高度的期许,认定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人上人,然而贪婪与欲望,却将斯坦顿一步一步带往「成为怪胎」之路。

  • 斯坦顿是什么时候走上这条路?我想,早在他与莉莉丝首次交手一刻,他的未来人生路大概就已经底定了。莉莉丝与斯坦顿是在表演厅里认识,莉莉丝有意揭穿斯坦顿的把戏,却反而遭到斯坦顿的羞辱。

  • 不堪受辱的莉莉丝假意与斯坦顿合作,表面上是要帮助对方更上层楼,暗地里是通过与斯坦顿的对话,摸清斯坦顿的个性,进而获得掌控斯坦顿的能力。

  • 《玉面情魔》乍看分成上下半场,前半场是马戏团日子,后半场是斯坦顿与上流阶级的互动,但事实上,《玉面情魔》全片从未离开过马戏团帐篷,场域或许变了,性质却未曾改变。

  • 整个社会就是一座马戏团,有人表演(斯坦顿),有人看戏(上流阶级),也有人负责训练(莉莉丝)。马戏团团主偷偷在酒精中加入少量的甲醇来控制游民的瘾头,莉莉丝则是利用斯坦顿的贪婪与自信来「喂养」他,不疾不徐地拉着斯坦顿跨过他的底线,一把将他推入深渊。

  • 斯坦顿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自以为是权力者),熟料,他也只是个不识真相的凡人。当真相揭晓,斯坦顿被迫狼狈逃亡,流落街头,最后身无分文的他再次前往马戏团求职,新任的马戏团班主跟他说:「你愿不愿意有份工作,当个怪胎赚点小钱?」

  • 斯坦顿在经历一切后,看清楚自己掉入的困境,忍不住凄凉地说:「我注定要做这份工作。」绕了一大圈,斯坦顿终究活成了他最怕的模样,成了一个身不由己任人宰割的怪胎。

  • 写到这里,发现《玉面情魔》太适合和 Netflix 动画片《房子》的第二篇故事「失去了无法得知的真相」对照观赏,两部作品的主角都努力地想要爬到社会顶端,但这一趟追求成功之路,却是慢慢将他们给「打回原形」。

  • 《玉面情魔》是一部谎话连篇的电影,人人都想活得光鲜亮丽,把他人的尊严与信任给在踩在脚底下也不以为意。电影的时空背景落在二战期间,其实是个有意思的设计:二战的爆发,纳粹的崛起,不正是一个又一个谎言以及漠视谎言所堆栈起来的结果吗?

  • 整体来说,《玉面情魔》拍得不差,美术,妆发,服装,摄影,无一不迷人;演员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恰如其分;剧情有意思,《夜路》纵使片长稍嫌多了些,但刻意放慢步调的铺陈和稳妥节奏,反而彰显故事本身的特殊质感,还有结尾当头棒喝的张力。同时导演精心雕琢的场景、画面,使电影充满着黑色的奇幻元素与怪诞氛围,描绘出迷人的黑暗童话。

  • 加上演技精湛且魅力的演员,如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特·布兰切特,出色的诠释丰富了整个作品。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埋伏着许多暗示性的象征,带给观众富饶深意的意涵,也强化了结局的警示效果,使其成为一部看完余韵久留的暗黑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