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再见了,吴京,再见了,周冬雨,中国已告别“影帝影后”时代

再见了,吴京,再见了,周冬雨,中国已告别“影帝影后”时代

文案|罗生

编辑|喵三三

国产电影市场里什么时候能少一些烂片啊?


(相关资料图)

想必很多观众跟我一样,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结果却“乘兴而至,败兴而归”。

说得就是这部:《燃冬》。

七夕档这么浪漫的日子,为什么观众的眼睛要被这样一部大烂片折磨?

不过,回顾这个暑假,烂片不止如此,简直就是层出不穷。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烂片无一不是阵容强悍,甚至还是影帝、影后齐上阵的那种。

脑海中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吗?

90后女演员里当属周冬雨的战绩最为辉煌。

手握金鸡奖、金马奖、金像奖最佳女主的“三金影后”,凭借《少年的你》还一举斩获了百花奖影后的殊荣。

金光闪闪的履历无疑让她的票房号召力一再攀升。

但自从2019年的这部电影之后,你还能想起周冬雨有什么热度与口碑齐飞的新作吗?

仔细想想,《穿过寒冬拥抱你》、《长沙夜生活》这些全都是评分没过及格线的“拼盘”大烂片,尝试出演古偶剧《千古玦尘》还成为了全网嘲的对象。

而如今周冬雨拿出了一部真正意义的女主电影《燃冬》,首日票房却仅有1500万,还不如刘浩存的《念念相忘》成绩好,这就是所谓的影后?真是丢人都丢到家了。

身背334亿票房,位居于内地主演票房TOP1的吴京,似乎早就不是演员的身份,而是以一种标签性质存在于国产电影领域。

诚然当年他拍出了《战狼2》这样火遍全球的大片,也出演了《流浪地球》系列、《长津湖》系列的佳作。

但相比于好的作品,吴京出演的烂片也不少。

《攀登者》豆瓣评分卡在及格线、《龙马精神》在豆瓣仅有5.4分、客串出演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票房扑得没有半点水花。

不难看出,什么电影都想要蹭蹭吴京的热度。可身为演员如果只是一味的卖人情、恰烂钱,再好再稳的口碑也终有消耗光的一天。

这不,今年暑期档吴京又来了,还是携手杰森给观众带来灾难动作大片《巨齿鲨2:深渊》。

相信不少观众就是奔着“战狼”去的,可结果呢?全程如坐针毡。

我想累计7亿多的票房,能有一多半观众悔得肠子都青了,感觉票房白瞎了,也难怪连带着吴京的路人盘都开始出现裂缝,不带这么割韭菜的。

提起国产喜剧界里的领军人物?沈腾绝对榜上有名。

从《夏洛特烦恼》到《满江红》,他身上的票房也就仅次于吴京而已。可如今观众对“含腾量”真是越来越不在乎了,原因无他,失望攒得太多,期待值自然降低。

这些年来,沈腾一再给开心麻花炒噱头,无论什么烂片,似乎加一丢丢“含腾量”进去,观众就主动买账。

像《温暖的抱抱》都是基本操作了,我只是没想到今年暑期档这部《超能一家人》能烂出新高度。

电影里笑点尴尬,包袱俗套,沈腾挑战了一把反派形象,压根没太多镜头。

这不是把观众当成傻子骗吗?豆瓣3.7的评分,甚至都让人觉得有点高。

一部电影的失败就足以败光路人缘,以后开心麻花要想继续蹭沈腾的热度,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不得不说,黄渤这些年,在中生代的阵营中是“下滑”最厉害的。

作为中国首位百亿票房的影帝,当年的他可谓是叱咤风云,妥妥的票房“扛把子”。

但或许是在综艺投入太多精力,又或者挑选剧本的眼光出现偏差,近几年来黄渤的作品票房实力太弱。

就比如暑期档的《热烈》,费劲扒拉宣传才拿下8.7亿票房,想要带流量鲜肉,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行不行吧?

还有正在热映的《学爸》,教育题材注定了受众群体有限,更何况小人物的形象都快被黄渤演烂了,表演一直局限在“舒适圈”,观众也难免审美疲劳,预测该片票房不会超过6亿。

对比之前的成绩来说,黄渤终究是走上了下坡路。

为什么影帝影后们也扛不住票房了?

因为观众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不会为一个没有突破且烂片频出的演员买账,哪怕这位演员咖位很大。

回顾今年的暑期档,真正的爆款影片更多的还是在剧情、演技上有着可取之处的佳作。比如《消失的她》,同样是影帝,朱一龙的作品不多,却贵在精。

还有《孤注一掷》,全片没有什么顶流、大咖坐镇,但王传君、金晨、孙阳这些实力派演员在电影中贡献了百分百的水准。

而且热门反诈主题、节奏紧凑的剧情都是亮点,好片都不需要过度宣传、炒作,观众就会自发二刷、三刷,累计破30亿的票房已经说明一切了。

更不用说《封神第一部》,尽管黄渤、袁泉等人才是扛票房的主力军,但真正的出圈的反倒是于适这些年轻演员,因为观众感受到了这些新人的态度以及赋予角色的生命力。

而这一点,比什么奖杯都要重要。

再见了,吴京。

再见了,周冬雨。

再见了,黄渤。

中国已告别“影帝影后”时代,迎来属于实力派演员的春天。

看看这些影帝影后,输给了金晨、于适这样不温不火的小透明,我却没有任何遗憾的感觉。

相反的,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了。

一方面是因为只有抛弃咖位等顾虑,一部电影才能真正做到全方面的提升,更专注于内容细节和演技的把控,其实这才是影响口碑的关键。

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给了其他演员更多的机会,才能为观众挑选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演员。

都说内娱完了,如今看来,只要淘汰不争气的旧人,多关注有能力的新人,这内娱,就完不了。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