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松海遇黄梅,戏曲永流传|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松海遇黄梅,戏曲永流传|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松海遇黄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安庆市与宿松县黄梅戏等传统文化作调研,深入贯彻文化自信战略,团队实地进行传统文化考察以及感受这片徜徉着悠扬古调的土地,重温黄梅戏名家的事迹,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参与。宿松当地也十分珍视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和传承,让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能够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在新黄梅演艺公司,实践团采访了演艺公司董事长陈诚。当初为解决原有集团经营效率低下问题,陈诚老师于2010年推进国有演出剧团转企改制,实现演出数量逐年递增。并通过走市场的运营模式,立足于将黄梅戏视作产品推销出去的理念,带领戏剧团和黄梅戏走向了全国各地。关于新媒体与黄梅戏的结合,陈诚老师表示,“多在媒体上宣传,既是对剧团的一个宣传,也是对剧种的一个宣传,也是对人才的一个宣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


(资料图)

图为:陈诚老师正在接受采访 高飞摄

成员们还向国家一级演员吴海蓉老师请教了《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吴老师的歌声婉转动听,令成员们深深沉醉于其中。“黄梅戏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地方独特的腔调,”吴老师嘱咐道,“一句唱腔,或是一段唱腔,我们会把它唱十年、二十年,而且每个阶段唱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图为:吴海蓉老师教授成员们黄梅戏 高飞摄

告别了新黄梅演艺公司,实践团又探访了虞松峦剧团,聆听老一辈们代代相传的文南词。没有厚重的服饰,没有精致的妆容,但他们一开口,依旧让成员们身临其境,仿佛王宝钗就在身边诉说她的煎熬。几位文南词传承人各司其职,主唱、敲鼓、二胡,几人共同合作成就一曲《薛平贵回窑》。据了解,几位前辈是在虞观友书记的带领下被组织起来,到各个乡间演唱文南词,而这一唱便是二十年。虽年事已高,但前辈们的风采依旧;虽已至古稀,但对文南词的热爱仍在。正是前辈们的这份难能可贵的执着与热爱,造就了文南词,亦造就了黄梅戏。

图为:汪火枝老师演唱《薛平贵回窑》 梁昱摄

从练功房到戏台子,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每场演出背后的坚持学习,领略了昔日名家的学艺道路和坚持精神。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体会,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黄梅戏表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打磨练习。每一段舞蹈,甚至每一个动作,他们都要在背地里练习上百甚至更多的训练。

图为:新黄梅演艺公司学员练习基本功 梁昱摄

弹指间,三下乡实践活动在七月流火的盛夏迎来了尾声。经过了漫长的追踪溯源,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参与。成员们对黄梅戏在宿松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黄梅戏的起源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在三下乡活动中,成员们深有所悟,表示会对此次实践中所见所闻深刻思考,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宿松人文与自然风光一同宣传宿松与黄梅戏,将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亮眼的明信片。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娱乐”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转载时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