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班人马」打碎原作滤镜
“这车上拉的什么?”
“子弹。”
“子弹?正好!来人,卸车拉走!”
但除了拼凑的“原班人马”是货真价实以外,《生死阻击》其他方面都难以和《亮剑》相较:程式化的剧情、形象僵硬的主角、宛如送菜一样的对手,面无表情的群演……
诸如此类,对一部经典影视剧作的滤镜,让人们往往愿意相信,同样的演员阵容搭配,一定会产生同样精彩的化学反应。
但事与愿违,承载着无数期待的“原班人马”聚首,打着“情怀”二字,却拍出了“烂剧”的,不在少数,并且用其不走心,在经年之后完成对经典的谋杀。
不过,在“情怀”基础上亦有特殊的“限定”道具,就是经典剧作的“原班人马”。组建原先相似的阵容班底进行翻拍,或者让这些演员于一个相似的故事中聚首,省事且更易收割。
但这些“复生”的组合,很多时候却不是达成了观众心中对“美好再聚”的愿求,而是又完成了一次对经典作的谋杀。
照现在的眼光来看,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是一部有情怀的另类作品,或者说是童年的神剧。尽管在当年,这其实也是一部雷剧,但全片最值得称道之处是其悲剧的结局,因为这与贯穿全片的喜剧气息形成了鲜明反差。
而依此母本和打着“原班人马”旗号的电影版《春光灿烂猪八戒》,上映不久即登顶猫眼网络电影热度榜榜首。但很快又被汹涌而至的吐槽逼退:网上的讨论主要围绕着选角和妆发的审美与偏差,除了原作的几位老演员撑着,电影版透出一股浓浓的网红风,快餐而劣质。
时隔多年,李幼斌、张光北和演员江水再次暌违抗日片,昔日的“李云龙”“楚云飞”“骑兵连连长孙德胜”重聚抗战网络电影《生死阻击》。
其中,李幼斌身为主演,饰演的是军区副司令李致远。而“楚云飞”张光北,这次饰演分区总司令刘铭劲。
但在86分长的电影中,张光北只有三四分钟的镜头,二人的对手戏短暂且浮于表面。
而利用“原班人马”也并不能复刻当初的辉煌,可能连十分之一的影响力都达不到。浓厚的情怀之下,是经不起推敲的演技和剧情。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也只有“原班人马”最能彻底打碎经典剧的情怀和滤镜。
如果相逢只是为了圈钱,大概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期待“原班人马”的重聚了。
事实证明,哪怕不是经典,但只要年头够陈,什么都是香的。
从《炊事班的故事》到《伙头军客栈》,《延禧攻略》到《皓镧传》,《快把我哥带走》到《二哥来了怎么办》……连《一起来看流星雨》这样当初被百般诟病的偶像剧,也成为95后的童年记忆,被拿出来反复宣传咀嚼。
最配合的张铁林,在三四个不同的综艺,孜孜不倦地重复着拍摄时睡凳子、钻车底、严寒下工作的往事。
从电视剧到电影,续集到综艺重聚,“旧瓶装新酒”的故事玩得越来越溜。
相对无言,已经年逾不惑的演员之间只能互相寒暄:”你怎么长高了?”
不过,其实“原班人马”们被以不同的方式聚齐,除了图方便省事、收割情怀外,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呼应观众们的期待。换句话说,有市场,才有需求嘛。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会在一代人的生活和感情里留下烙印,大部分人都会期待“原班人马”来演绎续集,或者将这种情绪延伸至现实,期待主演们能在线下各场合或其他影视剧中重聚。
而将电视剧中对虚拟角色的感情深刻地投射到演员身上,是建立在影视剧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故事演绎上,本质上是观众对剧集本身的认可。
据灯塔数据专业版,《武林外传》电视剧的累计播放量已达23.83亿,在我国影视播放记录中名列前茅。豆瓣评分也在逐年增高,播出时还不足9分,如今已经涨到9.6分。《武林外传》依然年年有人看,且评分越来越高。
对原班底的过度怀念和期待,也让“原班人马”的起用变得理所当然。
而观众对“原班人马”的接受度高,其实也意味着对其他人选的抵触。
它们只有剧情,没有故事;只有回忆,没有感情;只有角色,没有人。
现在,看到“原班人马”四个字就害怕,也成了部分观众的下意识反应。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便在于其不可超越和不可复制性。
好故事的形成和产出,剧本、导演和演员的搭配都恰到好处,“天时地利人和”的发生总是可遇不可求。
强求之下,剧方讨不了好,观众也备受冲击。
“雍正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后来慢慢被剧情给洗没了,没了第一部结局的期待,感觉第二部只剩下交代,没了延伸感。”
最后,大概只剩下演员自己,还在兢兢业业地回味当初,被消费着多年未见的激动或者心酸。
当“原班人马”渐渐老去,只能打出越发内卷化的情怀牌:让老桥段重演、让剧中对立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又或是在综艺上调动肢体,再现表情包,玩起你演我猜,跑偏到让观众脚趾扣地,也让演员的耻度爆表。
或许,真正好的故事应该体面落幕,而江湖儿女聚散随缘,自会在滚滚潮流中不期而遇,作为看客的我们也不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