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的文艺片——《情书》,还可以这么看
岩井俊二导演,有着中国的王家卫之称,他的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缓慢是一个不能避开的词汇。岩井俊二对待自己的电影,就如同自己在身边的朋友对话一样,语速缓而不急。也正是岩井俊二对待自己电影的态度,才让自己的电影有了鲜活度。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回过头再去看岩井俊二的电影,依旧是历久弥新的感觉,这就是岩井俊二导演电影的鲜活度,就像《情书》一样,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文艺片,确实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也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划分,既使很多人用文艺片介绍着某部电影,他也很难说出文艺片的具体概念。既然要讲到文艺片,也就不得不来做一个概念上的区分。其实,可以将所有的电影划分为三类电影:类型片、文艺片、艺术片,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概念,文艺片是介于类型片与艺术片之间的电影,显然只这样简单的开阔是不够的。
要准确定位文艺片,就需要知道什么是类型片和艺术片。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已经有了1000部电影,那么类型片将会占到900部。也就是90%的电影都属于类型片。类型片在拍摄之初就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期待,也就是说导演或者投资人,按照固定的模式,并且知道这种特定的模式会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期待。换句话说,它类似于我们在家里准备做一道菜,做这道菜的流程你是知道的,在这道菜做成之后,是什么味道,在你做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也就是你期待吃到的味道。
听到艺术片这三个字,大家可能会想到它是无聊的,或者有着自己更深一步的见解。前面说到,类型片占到了90%,那么我们的1000部电影里,艺术片会有20部,也就是仅仅占2%。为何占比如此小,也是因为艺术片是非商业电影,也就是说其余的98%都属于商业电影——类型片和文艺片。艺术片,它类似于华为的研发部门研发新的产品,它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甚至可以说是反传统的,艺术片像是一种产品研发,是创新的,是不同于其他电影的存在。
岩井俊二导演,正是在导演《情书》之中,注入了自己的“私货”,才得以使《情书》,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是历久弥新。岩井俊二的独特镜头语言,自然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一方面。在《情书》的开头,我们听到雪落的声音,看到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上似乎是睡着了,雪花在落,这时候的镜头是渡边博子的脸部特写。随着特写的持续,在最为合适的时候,渡边博子惊醒,起身,这时特写镜头在渡边博子的脸部和首部来回切换,其中两次聚焦在渡边博子的手部,我们注意到她在抖落身上的雪花,似乎也是在抖落自己内心的沉重之感。
特写镜头再次回到脸部,渡边博子的头部向后仰起,面向广阔的一片雪地,这时候镜头依旧在脸部,此事的渡边博子从气息中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堵或者叫做惆怅。注意,镜头开始一个小的升降,在升降的同时音乐缓缓而起,似乎伴着一种升腾的感觉,似乎所有的雪花雾化后托着渡边博子升腾而起。
渡边博子开始向前方走去,洁白的雪地,让我们想要再次看见渡边博子美丽的脸部特写,但是岩井俊二不会给。随着镜头向前推移,我们看到,啊,这是在一个小山丘之上,山丘之下是一个浓妆艳抹的村庄。渡边博子继续向下走去,镜头不断抬高,音乐变得低沉而又跳动,渡边博子由走变为跑,似乎是跃动的音符。随着渡边博子的跑动,越来越远,此时的镜头还是一直在山丘之上。
随着音乐的不断扬起,镜头也随之不断的抬高,渡边博子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镜头之中。这时镜头出现了远方的群山,镜头一直上升,直到将群山完整的收入镜头之中。注意,镜头还没有表达完整,导演开始向左边摇镜头,完整的村庄缓缓呈现。村庄、群山映衬在洁白的雪地之中,这完全是一幅宏大的水墨画,同时也是岩井俊二导演向我们呈现的一个长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了长镜头的巨大魅力。
《情书》开头的这个镜头,是以渡边博子的脸部特写开始,进而转为全身特写,直到渡边博子消失于镜头中的村落,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宏大的水墨画。特写镜头给到渡边博子脸部的时候,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了渡边博子的惆怅之感,渡边博子走向存在的过程中,在走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开始跃动,最后导演展现给我们如此宏大的场景,导演是否是在给人一张释怀的感觉?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正是《情书》的主题所在:心结的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