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诗词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 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 交错补充。②语义特征:互补。如:“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 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 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概括起来,互文一 般有四类。下面我们便分别讲述。

(1)单句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 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此诗中“烟”和“月”互文,前后拼合后应理解为 “烟月笼着寒水,烟月笼着沙。”又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此诗中“秦时”和“汉时”互文,前后拼合后应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山关”。

(2)对句互文。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 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 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 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 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 显丰富幽美。

(3)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他句子相隔 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王勃《滕王 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 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又如《汉乐府民歌·战 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本诗中“战”与“死”互补, “城南”与“郭北”互补,实际是说:“战于城南郭北,死于城南郭北。”

(4)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购买东西并不一定要跑东跑西的,诗中所以要分开写,是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以保证原诗五字一句的整齐性。又如《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此诗中通过排句互文表现了刘兰芝知书达理、勤劳干练、贤惠刚强,并不是说她一年才能学得一门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