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评价曾仕强教授?

如何评价曾仕强教授?

曾仕强一生为教,先后著述《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道德经的奥秘》《胡雪岩的启示》等数十部著作,尤其以“中国式管理”的理论著称。

在大陆,曾仕强因为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易经》为公众熟知。

当时的一些中国人觉得,《易经》是一部算命的书、是封建迷信,在不少人眼里看来是“文化糟粕”。

曾仕强通过讲座为普通人阐释了这部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总源头的经典,引起很大的反响,从而成为第一位登上 “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

虽然相继在《易经》、《道德经》等文化经典有所解读,但是曾仕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还是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

那么,何谓中国式管理呢?按照百度百科的概念,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曾仕强并没有对这个中国式管理作出最标准的定义,大体可以理解为将中国哲学应用于企业的管理运营,曾强调这个概念最大的贡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

稍微读过管理学基础知识的人就会知道,管理的定义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人、财、物、信息等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整合以达到组织预期目标的动态过程。

按照这个说法,管理应该不分民族、国界、种族、性别,只要涉及到组织一群人有效达成目标,这门学问便具备普适性。

正是因为无差别,当我们打开国门,引入并学习西方科技和管理才让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什么中国式管理,自然也不存在美国式管理,或者英国式管理。

不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毕竟管理过程涉及不同经历、个性、能力的人,这自然需要了解这些人所处的民族、文化、风俗、思想、环境。

而中国传统哲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自然在管理中有所裨益,因此这样来看,中国式管理似乎又能讲通。

尤其面对中国人固有的“国民性”或者说“劣根性”,从理论而言,中国哲学必然可以在管理中有所作为。

而曾仕强正是看中了这个痛点从而推出“中国式管理”,他也被一些人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带着好奇心和学习的态度,我研读了不少曾的著述。

翻阅大量材料,心中五味杂陈——曾好像讲了很多东西,但是仔细琢磨好像什么也没说,突然想起从小看过的心灵鸡汤,小时候看着很兴奋,实际上却无法应用。

为何会如此?一言以蔽之,心灵鸡汤都是正确的废话!而曾仕强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不正是管理学的“心灵鸡汤“。

中国向来重伦理、重政治,但是缺乏实证和逻辑,因此美好的理想经常因为缺乏方法论而变成莫名其妙的臆想。

就像中国关于“大同“社会有句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自然是美好的愿望,可是怎么实现这个大道呢?不知道!

中国文化存在有理论、无方法的毛病,而曾仕强扎根于中国哲学的理论必然难以独善其身,自觉或者不自觉得走入这样的迷魂阵,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曾仕强的名言和管理思想——

中国人不能管,只能理。

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天底下情绪最大的是中国人,中国人又是最善于情绪管理的人。(外国人一切按规矩办事,很少有情绪)。

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西方人讲能力,中国人不讲能力。我们讲本事,有能力没有本事的人迟早是个问题人物。什么叫本事?有能力还要加上受到大家的欢迎才叫本事。

这里就不再粘贴了,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网上自行查找。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仔细咀嚼这些语言,这些不都是”正确的废话“吗?所谓的“管理思想“要么是玩弄文字游戏,要么是将传统观念重新阐释。

最要紧的是曾的所有理论都是一鳞半爪,没有系统而全方位的体系架构,更缺乏实战和实践的操作性,因此纵然听起来正确,要是让企业管理者应用,真是无从下手。

因此,曾的学问一如中国玄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比如2004年3月,曾仕强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做管理培训,提出“中国式管理之六字真诀”——

两难——凡事都是相对的,有一些矛盾;兼顾——把矛盾统一起来,合起来想;合理——寻找此时此地的合理决策。

是不是好像很有道理,我看了之后也很佩服,但是哲学本身就比较悬乎,企业主要就是要形成组织执行力,思想共识自然要简单清晰,稀里糊涂的概念显然有点背道而驰。

所以,你要是说他说的不对?那绝对是睁眼说瞎话!你要是觉得他说的对?可是知道这些大话,于你到底有何用。

有时候,国人太喜欢把一些概念添加上中国国情,好像什么都需要有个中国特色。

但是实际上,许多事我们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政治体制、经济政策还是民族特性,一味强调国情只是愚人愚己的障眼法。

既然这些,那么为什么曾仕强还是得到这么多国人的欢迎?他的中国式管理到底是真学问还是伪命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一、中国传统都是应试教育;

在我国,老一辈受到各种运动洗礼没什么文化,下一代为了改变命运举家上下全力考试,因此对于曾经的”四旧“自然无人问津。

这时,有一个出现告诉你,”这些不是四旧,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然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绘声绘色地给你阐释了父母从未教过你的处事哲理。

尤其在这样一个重人情、讲关系的社会中的如何圆融的为人处世,如何和领导同事保持良好关系,如何在人生的重要抉择取舍,你怎么能不醍醐灌顶,感恩戴德。

何况,如果真的让一个人读《易经》《道德经》,大多数人都觉得古文晦涩,难以读懂,更别提汲取其中的智慧。

所以,从这方面而言,喜欢曾讲述的要么是没有读过多少古代经典的学生,要么是没有时间了解传统文化的管理者。

二、国学热的兴起和重新被重视;

自从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经过经济、政治改革的失败,中国人从文化中找到源头。

因此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华民族就开始了”打倒孔店,高扬科学民主“的历史浪潮,到了文革时期达到了最高潮。

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吊轨的是我们在持久反对”全盘西化“的呼声中,实现了从衣食住行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全盘西化。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西方意识形态和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一方面中国经济国力前所未有的强盛,另一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逐渐得到了价值重估。

此时此刻,中国太需要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国学热“在社会也迎来了一波波积极而广泛的共识和影响。

而讲经典、学经典自然成为举国上下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事,因此以易中天、于丹、曾仕强等人应运而生。

这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强大了、国际地位也提高了,需要文化方面的建树甚至输出,他们熟读经典、出口成章,于是借用古代文化术语,简单粗暴地炮制了一颗颗“中体西用”的糖衣炮弹。

曾仕强在其中自然是很显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的融合除了曾讲的易经,也包括翟鸿燊讲的鬼谷子。

他们粉墨登场在诸子百家的文化园地各领风骚,将中国哲学的智慧巧妙地和企业管理结合,倒也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实际上大多只不过纸上谈兵。

仔细分析用曾仕强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经营管理的企业,据传包括蒙牛、海底捞等知名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

这些企业希望依靠传统文化中的“爱与忠诚”等底层价值和简单口号团结普通员工,但是如果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笔者从未听闻BAT哪家公司需要用传统价值观大规模为员工洗脑?

其实提及中国式管理,真正处在这种全球化转型过程中的企业家才能真正抓住其中的命门,比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写的“中国式管理的三个终极难题”。

他提出的三个问题至今振聋发聩,第一个是怎么样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第二,在信息化时代怎样做管理上的创新;第三,海尔自己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探索。

文章提及很多思考,但是核心是如何让中国企业更好地创新以参加国际化浪潮的竞争,这才是中国式管理的真正探索。

而不是简单地应用所谓中国传统经典或者引用几句古代名句就实现了中国式管理。

正如西方谚语所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让管理回归管理,让经典回归经典,将两者混为一谈创造出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既对管理没有多少帮助,也对经典有所误解。

如果中国哲学思想真的那么有效,活在古代的那些饱读诗书经典的士子学人难道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显然不可能。

所以,传承民族中经典的哲学和思想没有错,中国一直讲究”内圣外王“,我们毫不怀疑中国古老哲学对于未来企业管理发生的作用,但是功利化地将所谓中国哲学的只言片语生搬硬套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岂不可笑。

话已至此,所谓的中国式管理的确误似乎也呼之欲出,那么最后曾仕强先生到底如何盖棺定论,公正的评价一个人很难,知乎上就有人问,“如何评价曾仕强?”

正面的回答:在初中的时候很有幸接触了曾的讲课视频,从此脑子开了窍。这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点播,真的有一种好像“想通了”的感觉。

负面的回答:曾就是依据自己的真假人生经历跟书本知识,在大众面前大谈智慧、道理,其目的也就是哄骗 小孩兜兜里的钱罢。

有一个回答很值得玩味,“知乎知乎是讲知识的地方,而曾老是讲智慧的,你问错了地方!”

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对曾仕强的高级黑,言下之意他讲的东西没什么知识含金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曾仕强是有大智慧的人,毕竟读了那么多经典。

智慧本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针对曾仕强的言谈,不论有无道理,只要从中有所收获和感悟,我想这个学习的过程终究是好的。

论述这些,并没有任何苛求或者怀疑一位学富五车老先生的成绩,但是冠以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未免言过其实。

如果冷静地思考一下,曾仕强是否在思想方面新的论著?曾仕强是否在国学发面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曾仕强是否在管理学上是否有整套的理论?

好像都没有!他有的只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圆融的处事哲学、诲人不倦的育人,从商业讲,他是成功的。

曾经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位足以证明其成功,但是商业上的成功并不足以说明他理论上的建树。

曾仕强本人没有什么个人传记,网上也很少关于他人生经历的介绍,从各种资料可以看出他一生所长、一生所倾注还是为人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八十余年的岁月中,他倾心中西管理对比研究,为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讲解,也为无数不求甚解又爱好知识的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因此,当他要离开之际,我们致敬他、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