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三皇五帝是分别指一个人吗?

三皇五帝是分别指一个人吗?

在下为您分解一二。上古三皇指上古三位不同时代的人,非指一人。五帝也是如此。即不同时代的上古五位帝君。

三皇三皇之首为燧皇(燧人氏),其二为燧人氏之子牺皇(伏羲氏),其三为燧人氏之曾孙神农氏。

《燧人氏》

传说中远古帝王。远古人民茹毛饮血,燧明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当为原始时代从使用自然火向人工取火发展之反映。

《伏羲氏》

或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虑牺、牺皇、皇羲。传说中远古帝王。风姓。一说即太昊。相传始作八卦,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为神话中人类始祖,与女娲氏兄妹为婚,制嫁娶,正姓氏。图像为蛇身人首。

《神农氏》

远古部落首领。远古人民过采集渔猎生活,神农始教民用木制耒、耜,耕种,从事农业生产。尝百草,始有医药,治疗疾病。神农氏即炎帝。注:(炎帝共有九世)

《史记·三皇记本》“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

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亦木德王。盖宓犧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天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陈,后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厲山氏。礼曰。厲山氏之有天下。是也。

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掌四岳。当周室,甫侯、申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盖圣人德泽广大,故其祚胤繁昌久长云。

一说,三皇谓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既是开闢之初。君臣之始。图纬所载,不可全弃。故兼序之。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按其君鑽燧出火,教人熟食,在伏犧氏前,谯周以为三皇之首也。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盧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已来有天下者之号,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而韩诗以为自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首有无怀氏。然则无怀之前,天皇已后,年纪悠邈,皇王何升而告。但古书亡矣。不可备论。岂得谓无帝王耶。故春秋纬称自开闢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懾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脩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盖流讫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是以录于此补纪之也……

五帝五帝同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又一说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最后一种说的是:少皞、颛顼、高辛、尧、舜。

《黄帝》

中华民族共祖。公孙、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大首领。传蚕桑、舟、车、文字、音律、算数都创始于黄帝时代。

《颛顼》

①、为上古帝君。姬姓,号高阳氏,黄帝后裔。生于若水(今四川雅砻江)。相传长而佐少昊,二十岁登帝位,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少昊氏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国语·楚语下》),他命重为南正,掌管祭祀,使群神各有分序;命黎为火正,掌管土地和人民,各有所属。

②、国名,相传上古有颛顼国,其人食黍(《山海经·大荒南经》)。

《帝喾》

喾又作俈。为上古帝君。姬姓,号高辛氏。或说名夋(《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引皇甫谧说)。相传是黄帝后裔,十五岁佐颛顼,三十岁登帝位,都于毫(今河南偃师)。商人称之为先祖,所谓“殷人禘喾而郊冥”(《礼记·祭法》)。殷墟卜辞有“高祖夔”,有学者认为即帝喾(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唐尧》

为上古帝君。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代挚登帝位,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名为“四岳”。是时洪水横流,泛滥四方,毁坏山陵,冲坏田土,人民不堪其苦。尧欲使治洪水,“四岳”荐举鲧治水,九年不成。晚年,“四岳”荐舜,遂禅位于舜。舜乃诛鲧于羽山(今江苏赣榆西南),命禹续治洪水。或说因尧德衰,舜逼其让位而囚之,“复偃塞丹朱(尧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竹书纪年》)。

《虞舜》

为上古帝君。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又称虞舜。生于妫汭(今山西永济),年二十以孝闻名。尧年老,以“四岳”荐举代尧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兜和三苗“四凶”。尧死后登帝位,都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以禹、后稷、契、皋陶、倕、益等分掌政事。年老,荐举治理洪水有功的禹为嗣,后南巡狩,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南),葬于九疑(今宁远东南)。或说“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菏泽南),迁于负夏(今山东兖州北),卒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东夷之人也”(《孟子·离娄下》)。一说禹非经舜禅让,而是逼舜让位(《韩非子·说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