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平潭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9日在平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平潭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文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平潭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平潭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旅游品牌全面打响,两岸融合、对外开放走深走实,改革创新成果丰硕,产业培育开拓新篇,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步伐更加稳健。
这一年,在实验区干部群众全力冲刺年度和“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省委尹力书记来岚调研指导,充分肯定平潭发展成就,提出做好“四篇大文章”,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把“三道关口”,压实“四方责任”,筑牢“五道防线”,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保持了“零确诊”,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经济复苏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一年,我们发扬斗争精神,深化“八大工程”,打响“四大攻坚战”,爬坡过坎,奋力攻坚,持续掀起干事创业热潮,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了“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实验区党工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据统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01.4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0.8亿元,增长2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值131.3亿元,增长31.4%;城镇登记失业率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78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2元,增长6.6%;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重点突破,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新经济新业态加速成长,启用跨境电商、新兴产业、直播经济三大产业园,金融港入港企业229家,基金管理规模达1800亿元,基金公司备案率在全国基金小镇中排名第三,总部平台经济营收突破450亿元。传统产业加快回归,岚商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达到68%。“大招商”成效明显,引进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项目532个。项目建设克难奋进,新开工世茂海峡恋岛、长江澳海上风电场等61个项目,建成高铁中心站及周边路网工程等60个项目。国有资产盘活、国企融资水平创历史新高。纾困政策有效落实,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4.6亿元,兑现产业奖补资金21.6亿元。开展“全闽乐购”、发放消费券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撬动内需增长。
(二)坚持探索新路,两岸融合行稳致远。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台湾农渔产品贸易和保税进口货值分别增长48.2%、89.6%,构建“全球-台湾-平潭”海空联运通道,中转运输防疫物资超过4万批次。深化行业标准共通,率先构建覆盖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信体系。宗仁科技成为平潭首家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台资企业。台企参与制定的《海峡两岸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海峡两岸交流培训中心开工建设,台胞社区加快建设。民间交流持续深化,成功举办第九届共同家园论坛、第三届两岸国学论坛、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等35场对台交流活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全国首创“一网三联”涉台司法服务模式和台湾法律专才实习实训试点,培育两岸基层融合试点村86个,形成8个各具特色的基层融合示范村居。
(三)坚持提档升级,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推进,获评“中国最美海岛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等殊荣。竹屿湾欢乐南岛项目签约落地,“6·8小镇”(一期)、海上环岛游投入运营。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省率先实现36个历史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完成“绿岛花城”建设面积1.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近1000公顷。旅游设施日益完善,民宿管理更加规范。建成6个智慧景区示范点,“智慧文旅”项目获评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建成生态旅游廊道45公里,进入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推选名单。“影视+旅游”初见成效,竹屿湾影视基地和台湾风情影视基地双双发力,《守岛人》等17部影视作品在岚拍摄,落地影视企业260家。成功承办全国沙滩排球精英赛、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等重大品牌赛事。更多国内外游客走进平潭观赏美景、品尝美食、体验独特的海岛人文风情。
(四)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彰显活力。深化集成创新、联合创新、融合创新,推出2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5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13项。推进职权下放,赋予片区民生保障、工程建设等领域31项区级权限。商事登记、项目投资、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90%以上实现“全程网办”,290多个便民服务事项做到“一窗通办”。政银企联合攻关,全省率先创新“链融通”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开通全国首个两岸电商跨境人民币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引进改革,全省率先创新实行“编制池”管理政策。开展“两步申报”“两段准入”通关改革试点,率先上线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口岸通关效率位居福州关区第一,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坚持一体发展,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世界最长最美跨海公铁大桥建成通车,入选“2020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平潭迈入高铁时代。全国首创5G通信基站建设“快车道”模式,建成5G基站663个,基本实现全岛5G信号全覆盖。新建、改造、打通市政道路30多条,新增各类停车位15000多个,污水、供水、燃气等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快。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两违”综合治理保持良好态势。全省率先完成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征迁清零、“三沿六区”坟墓整治、海域养殖清退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期完成,7个村居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推动村(居)与区属国企合作,盘活闲置资金2.1亿元,186个村(居)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获批“绿色食品”认证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一闸三线”平潭段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有序推进。
(六)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系统谋划实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创城等五个“补齐短板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造5所学校,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首次达到省定标准,实施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实现新突破。实验区总医院挂牌成立,两岸国医馆正式开馆,区医院神经外科、儿科分别获评全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城镇新增就业1622人,城乡低保年发放标准比上年提高780元,医保财政补助高于省定标准,贫困群体全面实现兜底帮扶,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地,群众文艺汇演和全民健身运动方兴未艾。慈善总会正式成立,海上救援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七)坚持共治共享,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平安建设持续深化,刑事立案数降至近十年最低,退出“扫黑除恶重点推进地区”名单,毒品关注县实现“脱帽”,“平安三率”显著提升。普法工作持续推进。信访渠道进一步规范和畅通,一批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扎实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遏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精准化解、有效防范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和保重点建设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成功化解政府历史债务超过110亿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市场秩序保持稳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气象、科普、人防、地方志、保密、档案、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过去一年,我们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件、政协提案132件。我们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全媒体问政”,统筹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民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是平潭开放开发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发展时期,经历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艰辛历程。经过全区上下铁心拼搏、不懈奋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转变”基本实现,《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第二阶段、《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第一阶段主要目标基本完成,开放开发亮点纷呈,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干成了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许多大事要事,实现了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历史性突破,平潭从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变成了声名鹊起的“白天鹅”,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麒麟宝岛”加快崛起,奏响了“平潭浪涌”的时代强音。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创新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310亿元,年均增长24.7%,增幅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上划中央收入116亿元,年均增长34%,实现了从向国家“伸手要钱”到开始为国家做净贡献的历史性锐变。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壮士断腕迁出一批高污染工业企业,注重选商选资选项目,文旅康体、总部经济、航运物流三大主导产业由小变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影视新媒体等新产业新业态从无到有、多点开花,三次产业比例为12:28:6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落地新经济企业400家、电子信息企业1161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2214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达52家。培育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8家,连续三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区属国企做大做强,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底气越来越足。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质。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金井新城日益繁荣,新区发展人兴业旺。城市基础建设全面升级,高标准建成海峡公铁大桥、高铁中心站、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城市新地标,环岛路、和平大道、中山大道、麒麟大道等城市主干路网四通八达,高铁入岛与福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全国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进展顺利。新汽车站、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再生水厂等一大批重大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老旧管网改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成64个省区级美丽乡村,打造了一批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建农村生态示范路250公里,“镇镇有干线”建设完美收官。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主岛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新改扩建陆岛交通码头13个,离岛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发展的韧性和后劲越来越强。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绿色发展,生态建设迈开新步伐。遵循“原生态+现代化”理念,邀请新加坡、日本等国际顶级规划团队编制国际旅游岛概念性规划,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接续实施,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景区景点、产品业态,旅游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内涵和品质进一步提升。累计接待游客近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20亿元,知名度美誉度大幅度攀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保护石头厝、沙滩、岸线、水下文物等“真宝贝”,加强三十六脚湖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金井新城水系提升和小流域整治,全区饮用水水质100%达标,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新建改造城市公园8个,城市园林美化花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十年每年植树造林10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8.85%。空气质量连续5年居全省九市一区首位,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群众享受到的绿色福利越来越多。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开放发展,“两个窗口”开创新格局。在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坚持先行先试,深化“一岛两标”,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等65项惠台举措。平潭到台湾北、中、南部客货运航线实现全覆盖,经平潭口岸往来两岸旅客近100万人次,注册台企1200多家。率先落实台胞台企“两个同等待遇”,130多名台湾专才、台籍社区营造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基层社区治理。台湾创业园、澳前台湾小镇、北港文创村、两岸影视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优化提升,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两岸国学中心等文化交流平台深受青睐,“闽台合作的窗口”作用更加凸显。自贸试验区建设活力迸发,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3项,为全国全省提供127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平潭经验”,“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商事登记、投资管理、通关贸易等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绝大部分便民服务事项30分钟内办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引进各类人才1600余名,比“十二五”时期增长近1倍。来自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和全省各地的1200多名挂职干部为平潭开放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金井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与韩国、印尼、马耳他、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合作,“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越开越大。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共享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每年财政用于改善民生资金都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累计达到350亿元,建成一大批社会事业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落地发展。新建扩建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平潭一中新校区等30多所标准化学校,全省率先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投入使用,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得到加强。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社会福利中心正式运营,养老床位增长近5倍。被征地农民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医保筹资标准均居全省前列。建成澳前、竹园等7个安置小区近15000套安置房,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近6300户征迁群众搬进新家、安居乐业。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海防建设管理和国防动员成效明显,部队官兵关心关注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有效解决,转业军官100%安置在行政、参公单位,军民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局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司法公平正义得到彰显,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各位代表,平潭开发建设一路走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实验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奋斗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平潭人都是了不起的!在这里,我代表平潭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平潭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直和省直驻岚机构、驻岛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应急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平潭开放开发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岚台胞,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球疫情阴霾仍然笼罩,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项目要素保障和瓶颈制约尚未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完善,社会治理仍有短板;体制机制活力还要进一步释放,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人口人气人才仍然不足,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砥砺使命,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正确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发展中的问题,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改进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锚定目标,奋力开启“十四五”建设发展新征程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平潭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五年。未来五年,平潭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动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有机遇也有挑战,有阳光也有风雨。我们必须咬定目标、铆足干劲、只争朝夕,风雨无阻向前进,在闯关夺隘中拼出一片新天地,在加压奋进中书写发展新篇章。
根据实验区党工委的战略部署,展望2035年,实验区远景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形成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消费显著提升,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一流休闲度假海岛;两岸融合的治理框架体系基本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建设初步成形,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基本建成;“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境内关外”分线管理模式更加完善,朝着现代化自由贸易港区迈进;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和教育医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公共服务指标达到或超过台湾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幸福宜居岛加快建成;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基本实现,高水平建成“一岛两窗三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今后五年,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一岛两窗三区”建设,做好旅游、对台、创新、生态“四篇大文章”,全力在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海岛旅游目的地上拓新局,全力在凝聚“基层一线、青年一代”、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前头,全力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化综合实验与自贸试验上勇担当,全力在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真宝贝”上作示范,体制机制运作更加顺畅,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生态不断优化,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围绕上述要求,“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岛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全域旅游理念,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推动主岛离岛协同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推行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加强两岸旅游合作,建成智慧旅游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争取离岛购物免税等政策尽快落地,促进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单一景区景点旅游向综合性目的地旅游转变。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高端度假和过夜游客比例显著提高,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4%。
(二)闽台合作窗口建设实现新跨越。完善两岸基础设施联通条件,扩大对台开放领域,发展两岸物流贸易、农渔产品、医疗健康等特色产业。促进两岸标准制度融合,建立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行业标准等效认证及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台胞台企“两个同等待遇”。促进两岸人文交融,加大教育、文化、民俗信仰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基层治理融合。到2025年,力争对台贸易额突破120亿元,累计落地台资企业2000家以上,投资总额100亿美元以上。
(三)国家对外开放窗口建设实现新跨越。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做法,持续创新贸易通关监管模式,构建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体系。推动与“海丝”国家交往合作取得新突破,“一带一路”倡议支点作用更加凸显。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的自贸政策,争取自贸试验区实现扩区,探索逐步建立与自由港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到2025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超11亿美元,进出口总值230亿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达15%。
(四)新兴产业区建设实现新跨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研发为方向,聚焦发展文旅康体、物流贸易和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数字、影视、直播、会展等新经济新业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全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三产增加值比重达65%,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
(五)高端服务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完善行政治理架构,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标国际一流服务规则和标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保持全省前列。加快构建以法律、金融、科技和信用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立体化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构建便民大服务格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人文强区。
(六)宜居生活区建设实现新跨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全面实施“绿岛花城”,促进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到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10年,每千人平均床位数、医生数、养老床位数达3.5、2.0、40,森林覆盖率达40%,空气优良率达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宜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脚踏实地,做实做细做成2021年工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既要增强底线思维、清醒面对挑战,更要强化历史担当、积极奋发有为,紧扣“四篇文章”、攻坚“八大工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进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完成省定生态指标任务。
实现今年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以稳促进,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持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严字当头、周密部署,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人防技防相结合,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入岚人员闭环管理、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加强防疫屏障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稳妥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大力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投资加快回升。年度安排重点项目320个以上,计划投资13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码族部落、瑞谦智能、鸿生PC构件等引领性产业项目,建成海洋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演艺中心、大练海上风电等标志性重大项目。持续做大国企资本总量,提升筹融资运作能力,积极对接导入各类社会资本,做大投资盘子。完善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新兴产业、直播经济四大园区基础配套,实现优质企业“拎包入住”。探索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招商激励机制,积极扩大精准招商实效,力争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00个,新增总投资200亿元。
多渠道扩大消费。继续开展“全闽乐购”等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稳定和扩大餐饮、旅游、家电、电子产品、住房等领域消费。鼓励实体农特产品、跨境商品、台湾产品和旅游服务产品商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积极创建澳前商业街等一批特色美食街、休闲购物街,加快培育金井商圈、高铁商圈以及台湾文化广场、潭人街等新型消费商圈,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提升乡村商贸水平,扩大乡村消费。
(二)把发展产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文旅康体、总部经济、航运物流三大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旅游与文化、影视、体育、康养、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跨界融合新业态。培植发展电商、物流、化纤等平台经济新业态,力争总部经济企业营收突破500亿元。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及仓储功能,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转口贸易新业态,壮大物流贸易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精准研究出台实用管用的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确保新兴产业引得进、落得下、长得好。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与技术促进中心,构建以台资集成电路企业为核心的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拓展区块链推广应用,建设区块链服务网络国家东南区域主干网平潭节点。做大做强金融港,探索建立入港基金、企业及优质项目服务机制,重点打造产融对接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拓展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完善航运产业链,打造集海事服务、国际油品交易、对台航运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航运补给基地。依托流水蓝色产业园,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及关联产业。支持远洋企业在境外建立养殖基地。实施建筑业总部经济战略,支持隧道工程企业提高资信,重塑隧道品牌效应,加快形成建筑业全产业链集群。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强化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激励,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加大成长型中小微创新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推动宸鸿科技生产线技术升级,推进中保创新等项目落地。继续有效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用好区块链融资平台,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三年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缓解筹融资压力。
(三)优化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国际旅游岛发展能级
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工建设竹屿湾欢乐南岛、南北街文化街区、国际邮轮港等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公园,启动建设南岛语族博物馆和祭坛。实施澳前台湾小镇、象鼻湾等景区提升工程,推动创建石牌洋4A级景区,全力创建坛南湾省级休闲度假景区。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打造钟门村、红卫村等一批独具风格的乡村民宿群。策划推出一批以公铁大桥、壳丘头、石头厝、国学潮等为主题的高品质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建设一批特色化研学旅游基地。
创造优质化旅游体验。发挥海峡大桥、公铁大桥双通道优势,着力构建入岛漫游交通体系,建设高铁枢纽站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联通各景区景点。全面提升石牌洋、将军山、仙人井等重点景区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温德姆酒店投入运营、金井片区跨境特惠商品购物中心年内开业。完善环岛、环湾骑行绿道和环竹屿湖、如意湖漫行步道设施,规划建设房车和露营营地。完成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平潭。
培育特色化旅游品牌。继续举办沙滩排球、风筝冲浪、自行车等体育精品赛事,探索引进电竞、马术、信鸽赛事。加快推进风帆运动中心建设,建成国家级海洋运动训练基地。实施平潭美食工程,开发特色美食专项旅游产品。实施旅游疫后振兴计划,持续加大营销力度,办好“平潭旅游嘉年华”,精心策划一批淡季旅游节庆活动,打响“两岸间·大海边·游岛玩海平潭蓝”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
(四)注重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推动现有客货运直航常态化、规模化运营,积极打造海铁联运主通道。发挥金井港区“四合一”指定监管场地作用,加快发展两岸快件、冷链物流、农渔产品交易等贸易业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加快建设两岸邮件处理中心,对台中药材贸易中心投入运营。推动对台金融先行先试,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探索金融机构试点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清算,深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政策试点,加快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推动设立闽台医疗合作创新中心,促进台湾医养、医美等高端健康服务产业落地发展。
提升社会融合水平。落实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落深落细台胞台企“两个同等待遇”,提升台胞获得感认同感。持续扩大对台职业资格采信成果应用,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试点工作,打造台胞考证一体化服务点。建成台胞社区一期主体工程。创新对台普惠金融服务,全面推广“麒麟卡”“两岸共同家园卡”等台胞专属金融服务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深化“台胞台企服务年”活动,为台商台胞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台湾人才、台籍社区营造师管理和服务机制,试点引进台湾社工,推动基层治理融合向纵深发展。组建平潭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整合专家智库资源,打造对台研究新高地。
促进民间交流升温。加强与台湾青年社团对接联络,吸引台青来岚参访交流。继续实施“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引领计划”,争取新增一批省区级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两岸影视产业创新基地,吸引台湾优秀IP和制作团队落地发展。继续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IM两岸青年影展等交流活动,让两岸青年成为共同打拼的好伙伴。办好共同家园论坛、两岸国学论坛、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等品牌活动,促进两岸心意相通、心灵契合。保持民俗信仰、宗亲等民间交流热度,延续两岸源远流长的亲情乡情。拓展对台宣传渠道,推动与台湾友好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平潭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力。
(五)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化建设自贸试验区
巩固深化改革创新成果。拓展重点领域改革深度和广度,争取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积极探索争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聚焦“互联网+”“5G+”“人工智能+”平台融合,全面提升跨境电商、总部平台经济、两岸影视合作等8个重点平台建设效能。学习借鉴海南自由港政策,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修编,加强前沿政策探索研究,争取在实施更加自由开放的政策上得到国家更大力度支持。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行简约之道,更加便民利企。推动“告知承诺+以函代证”改革,支持已注册企业尽快投产经营;推动“一事一办+套餐服务”改革,在民宿、餐饮、影视、广告等领域率先推行“套餐式”服务;推动“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改革,让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加快推进“诚信监管+宽容审慎”监管改革,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工程领域率先实施“全测合一+数模核验”测绘改革,进一步提高测绘中介服务和行政审批效率;创新非正常商事主体跨部门联合监管,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便捷机制。
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对接RCEP协定成果,扎实做好海外侨团、港澳社团联络联谊工作,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持续拓展国际交往合作,培育优质友城资源,争取在中欧合作项目上取得突破。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积极融入福州大都市圈,突出优势互补,促进“滨海新城-环福清湾地区-平潭”联动发展。进一步办好创新研究院,启动离岸人才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引进海外人才新机制新模式。
(六)系统优化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品质加速蝶变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金井新城配套设施,扩大人口总量。扎实推进“老城区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6个老旧小区和23个背街小巷改造项目,新建、改造500个以上停车位。以高铁中心站为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一核四向”快速交通网,完善岛内干线公路网,打通新老城区接线道路。统筹推进城乡供水、污水、天然气管网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南部自来水厂扩容工程,启动北部自来水厂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推进城区美化、绿化、洁化、亮化,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强“两违”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优化宜居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滨海沙滩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立法工作。继续推进“绿岛花城”“麒麟活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完成生态屏障建设1.2万亩以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保卫战,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南部、西部、环白青、环君山海岸线等6条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最美滨海画廊”。倡导节能环保,鼓励绿色出行,实现城市公交、环卫新能源车辆全覆盖。探索推进数字水务智能管理制度,创建节水型社会。
加快建设数字平潭。扎实推进5G组网布局,新建5G基站620个,推进智慧杆(塔)建设和一杆多用。依托“档案+大数据中心”,深化全岛大数据共享开放中心建设,实现政务数据集中归集、有机融合和按需服务。建成统一的智慧城市管家服务平台,打造“线上服务超市”,实施诚信监管“一张网”。在交通、旅游、警务、政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成军粮区域配送中心,确保储备原粮3万吨以上、应急成品粮650吨。建成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国彩村、青观顶村等2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重点推进苏澳、平原、北厝、敖东等集镇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大练渔限等6个陆岛交通码头改扩建和提升工程。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七)聚焦人民所盼所想,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水平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关中学、滨湖小学、城关第二幼儿园等12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增加学位7700个以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创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平潭职业中专、特殊教育学校。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和台籍教师。加快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迁入,推进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秋季招生,推动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合作项目落地。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组建以协和医院平潭分院为龙头、社区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医共体,加强协和医院平潭分院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区医院老院区改造提升。积极推进“区管院聘”改革,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发挥两岸国医馆作用,拓展中医特色服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和规范互联网医院运营,促进两岸医药交流发展。进一步优化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文化中心,补齐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妇女儿童中心等文体设施短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4个片区综合文化站和20个重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五福庙、江继芸墓等5处文物保护修缮,抓紧抢救振兴词明戏、藤牌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非遗申报工作。发挥两岸国学中心作用,携手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办好首届实验区运动会。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培育雅俗共赏的文艺精品和市民文化,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加强民生社会保障。着力构建良性就业机制,解决好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等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继续实施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完成2021-2030年新一周期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编制工作。优化完善老城区和农村危紧房改造机制,整体提升危紧房改造水平。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努力建设有情怀、有爱心、有温度的人文平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长效机制,全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扎实推进“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实行信访事项一站受理、多元调解、联动处置。落深落细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八)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依法行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依法行政中提升履职能力。继续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条例》立法进程。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舆论监督等各项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责任担当。善于解放思想,运用系统观念、创新办法,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按照提升“七种能力”的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鼓励各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接“烫手山芋”,善于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绩效刚性约束,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轻装上阵,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弘扬优良作风,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高标准办好为民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廉政勤政。坚持在实验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对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建设,落实重点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严控政府债务,确保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垂青追梦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实验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万众一心精气神,凝聚砥砺奋进正能量,披荆斩棘,勇毅前行,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平潭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原标题::2020年平潭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