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洪灾中19座桥垮塌 官方多称因自然灾害
在四川“7·9”第一轮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江油市盘江大桥垮塌最牵动人心———6辆汽车坠河,12人失踪。同日,绵竹市境内有两座大桥垮塌,在第一轮暴雨洪涝灾害之后,四川全省至少19座大桥垮塌。
7月26日,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杨某某坠楼身亡。经公安机关调查,当日下午,杨某某在接到回单位协助调查的通知后,由江油返回办公楼,独自乘电梯到8楼,径直从卫生间跳楼自杀。
据透露,盘江大桥7月9日垮塌后,绵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问责调查程序。市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已依法依纪对17个单位、60余人次进行了调查取证。其中,杨某某等十余人均接受调查。
目前,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勾某某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已刑事拘留。
连续塌桥结合各地通报,成都、德阳、阿坝、绵阳等地至少垮塌大桥19座
7月9日,通口河北岸,人们正往来于江油市青莲镇的一场集市。九岭镇与青莲镇一水之隔,这里的赶集人经由盘江大桥往来。
盘江大桥跨通口河,九岭镇人称这座桥为“老桥”,因其修建于1969年,又因在其东侧百余米处建有青莲大桥。青莲大桥启用不久,盘江大桥所在公路即被列为废旧公路。
通口河源于绵阳平武县,流经北川县、江油市汇入涪江。入夏以来,四川省已经历了3次区域性强降雨。7月7日,降水再次开始,连日不断。赶集这天,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2次。
人们没有预估到水患严重。7月4日,青莲大桥因病害封闭维修,盘江大桥成为车辆绕行要道。赶集之日,路窄人多,车辆拥堵。上午11时许,盘江大桥轰然垮塌。官方通报称,6辆汽车坠河,12人失踪。
同在7月9日,成都、德阳等地普降暴雨。发源于什邡市绵远河和石亭江水位上涨、水流骤急。河水顺流而下,绵竹市汉旺镇绵远河大桥、兴隆镇绵远河大桥垮塌。此后,绵竹市旌彭路观渔大桥和广汉市三水大桥、金鸡桥、溺水桥垮塌。这6座桥梁跨度均超百米,官方认定为大型桥梁。
翌日,都江堰市发生泥石流,44人死亡,117人失踪。都汶高速附近,4座桥梁垮塌。其中,福堂大桥被泥石流冲毁,一段超过20米长的桥身落入河中。50米外的213国道横跨河面的老桥,桥身全部被冲走。阿坝州州长吴泽刚称,该州有10座桥梁全毁,36座桥梁半毁。
结合各地通报,第一轮灾害中,成都、德阳、阿坝、绵阳等地至少垮塌大桥19座。
地震贻害“汶川地震之后,四川泥石流的诱发已成为暴雨控制型。”崔鹏说
在四川各级政府通报中,使用了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词语。桥梁垮塌的直接诱因是自然灾害,江油市、德阳市、阿坝州等地官方均持这一观点。
四川省气象局统计,7月7日至15日,四川省西部出现罕见特大暴雨,强降雨区主要位于汶川、芦山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幸福镇雨量超过1150毫米,相当于都江堰年均降雨量。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自贡市同样普降暴雨,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汶川地震之后,四川泥石流的诱发已成为暴雨控制型。”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说。地震使四川境内形成足够多的松散堆积体,不用像震前一样靠时间积累。
崔鹏参与的一份研究显示,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形成的松散堆积体规模约为28亿立方米。这一规模相当于1000多座央视新大楼。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震区133个县(市、区)已经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共有约1 .9万处,其中包括滑坡9326处、崩塌5511处、泥石流1279处、不稳定斜坡2692处等。这些数据远超震前。
另一份对部分流域采样的研究显示,绵远河流域每平方公里有超过10个地质灾害点,石亭江流域每平方公里内有超过5个地质灾害点。
松散堆积体经暴雨冲刷,汇入河流,使河水中沙石含量增加,对桥体冲刷作用明显。“7·9”灾害中,盘江、青白江等流域均出现超50年一遇的洪峰。
这些剧变出乎意料。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高工夏招广称,许多早年建造的桥梁,设计标准已被剧变甩在身后。即便维修、加固,低设计标准也会成为安全瓶颈。
不仅如此,地震还使桥梁更加脆弱。“现有技术很难准确检测隐蔽工程的受损情况”,夏招广简化了隐蔽工程的复杂含义,它所指是桥梁的基础,埋于河床之下。基础无法检测,使维修桥体事倍功半。
河床冲刷邬贵全认为,实际冲刷超过了水文分析,这些桥梁的安全已受影响
不过,隐蔽工程重新露出河床正成为可能。
四川的桥梁,多数为扩大基础型结构,另有一些桩基础桥梁,多采取摩擦式桩基础。生涩名词简而言之,扩大基础类似脚大站得稳,桩基础类似将筷子插进米饭里。两者都需要埋进河床,前者埋得浅,后者相对较深,也只有20至30米。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副总工程师邬贵全发现,汶川地震之后,成都和德阳地区金马河、小石河、鸭子河、石亭江、射水河、绵远河等多条河流上,多座桥梁基础在洪期出现河槽不断深切冲刷的问题。
2012年雨季之后,邬贵全实地勘察了105省道绵竹段石亭江一号桥、富新绵远河大桥、106省道德什段石亭江大桥、石亭江广洛大桥。这些桥梁的一些桥墩,埋于地下7米深的部分已裸露在地面之上,其中,石亭江广洛大桥的最浅埋深只有16米。石亭江中游河段平均冲刷深度已达10米左右。
邬贵全认为,实际冲刷超过了水文分析,这些桥梁的安全已经受到影响。
夏招广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一次降雨,河床可以下降5-6米,至少相当于埋深的1/4”。今年的鸭子河大桥受损,他认为即是这个原因。
邬夏二人均把河床下陷的矛头指向了采砂。邬贵全认为,四川河道中的采砂大量而无序,许多采砂企业在采砂后于河道中留下坑、槽。这些人为因素使水流紊乱,加剧了河水冲刷。
夏招广称,一些加固河床的沙石也被采走,导致河床更易被掏空。
垮塌的盘江大桥北岸,青莲镇人对采砂并不陌生。2009年底,华法村曾因采砂纠纷酿成血案,河岸边生活的人都对此事略知一二。这只是村民口中采砂的矛盾之一。
2008年,扩大内需项目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重叠,二者都要求政府在建设领域发力。砂石资源需求骤增。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石宗飞称,在采砂管理划归水利部门前,国土部门对砂石的管理类似矿产资源。德阳等地将采砂权拍卖给企业。
邬贵全曾听四川水利方面人士说,四川一年的采砂量能够达到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定下的标准。
石宗飞称,这方面暂时没有看到统计。不过,四川省水利厅的一份任务书描述,各类采砂设备蜂拥而至,无序采砂现象严重,一度形成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近年来,采砂屡屡影响跨河高速公路、国道桥梁的安全。
夏招广和邬贵全都建议在相关河流全河段内要禁止采砂,但这项措施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牵头,为四川省完成了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但这份规划还在等待上级部门审批。而一些被拍卖出去的采砂权,合同仍未到期,这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管理漏洞夏招广认为,政府工程的选址应考虑地质灾害,尽量绕开地质灾害高发地区
尽管河道采砂问题仍有待解决,德阳市仍对“7·9”灾害的应对感到满意。
6月30日,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凤村一座桥梁垮塌,一女子落水失踪。但这并未被列入“7·9”灾情。在7月7日开始的一轮降雨中,德阳市有6座大桥和20余座中小型桥梁垮塌,官方称,并没有人因桥梁垮塌而伤亡、失踪。
这轮降雨,夏招广曾到德阳协助保障桥梁安全。他认为,2010年的强降雨让德阳有应对经验,做到提前检查、封路。
绵阳市则是另一番情形。7月4日,正值一轮降雨。这一天,按照绵阳市公安局和绵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通告,青莲大桥正式封闭维修,盘江大桥成为绕行通道。
这一决策如何做出,事发后,绵阳市及江油市官方均未做出解答。通报中只称,盘江大桥启用前,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对盘江大桥进行了检测和荷载试验。
江油市交通运输局常务副局长许贤斌称,盘江大桥启用后,有人值班,对车辆限高限重,并无安全预警,也不清楚桥梁在雨季的使用情况。
盘江大桥所在道路属村级道路,2005年,盘江大桥作为废旧公路,由江油市移交青莲镇政府管理。2011年6月,青莲镇政府作为建设单位,对盘江大桥进行加固,项目负责人为镇长胡永刚。
2012年6月,项目竣工,盘江大桥重新投入使用。加固后1年又1个月即垮塌,桥梁质量问题引人担忧,江油市宣传部和青莲镇政府没有出示桥梁及其加固工程的材料,只是在塌桥数日后表示,已经启动问责程序,但至今没有结果。
王华平在盘江大桥北做水泥板生意,常在河边过夜。他称,青莲大桥有限重,盘江大桥无明确规定且无人管理,货运车辆多趁夜色从老桥绕行,一些车辆载重达数十吨。
7月4日启用前,检测公司建议盘江大桥按“汽车-10”荷载等级限行,如此比照,货运车辆是盘江大桥难以承受之重。
重建设轻养护、重主体轻防护,夏招广认为,地方政府对待桥梁存在这样的态度。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四川公路学会桥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蒲黔辉称,各地方在桥梁养护上,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够、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最底层的养护工,多是临时聘用人员,他们可能是失业者,也可能是农民工,共性是并不懂得专业知识。他们所反映的信息不准确,可能造成上层管理者对桥梁病害的误判,一些安全隐患会被忽视。
夏招广称,主体质量差致桥梁垮塌是责任事故,防护工程不到位,致使水毁等,可以归咎于自然灾害。
夏招广介绍说,213国道汶川到都江堰段一侧依山一侧傍水,地势险要。汶川震后,这里成为地质灾害点。作为汶川地震中具有符号意义的生命线,该公路基本原址重建。但在2010年、2012年,该线路多次发生地质灾害,导致断路。
夏招广认为,政府工程的选址应考虑地质灾害,尽量绕开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但政府目前对地质灾害的考量并不够多。
崔鹏认为,即便无法绕开地质灾害点,公路建设也可以考虑增加隧道,改明线为暗线。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副主任赵建军则愿意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地质灾害增多是震后的新情况,这方面政府正在进行磨合。”记者 张晗
(南都记者杨希越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四川接连塌桥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