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文戏泉有知音!川剧《李亚仙》让人又笑又哭
昨晚7时30分,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铁梅与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携手献演川剧《李亚仙》。错过昨晚大戏的市民别着急,今晚该剧将在泉州市区梨园古典剧院再演一场。
川剧《李亚仙》剧照 (张九强 摄)
经典剧目 用上“流行词”
川剧《李亚仙》有中国版的《茶花女》之称,主要讲述了歌妓李亚仙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
作为重庆川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古装大戏,“传统名剧、现代表达”让人出乎意料。乞丐说了一个新词“高大上”,李亚仙对郑元和说:“别任性”“乖”等,瞬间逗乐观众。
“川剧皇后”沈铁梅饰演的李亚仙,是一个重情女子,她与官宦子弟郑元和巧遇街市,一见倾心,情定宜春楼。郑元和散尽千金,不为妈娘所容。两人的爱情曲折重重,失散又重逢,真情感人。
观众折服 起身鼓掌致敬
与小人书《李亚仙义救郑元和》里,李亚仙之节行使郑父深受感动,欣然认媳,父子和好的大团圆结局不同,川剧《李亚仙》的结局则催人泪下。
下半场,李亚仙苦劝郑元和读书备考,但此时的郑元和有如花美眷在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李亚仙屡次苦劝无效,不惜自刺双目劝学,激励郑元和读书。郑元和高中状元,最终抛弃了李亚仙,故事以悲剧告终。
川剧《李亚仙》一直被认为是只有专业戏迷才能欣赏的清雅文戏,戏中包括了大段无伴奏的徒歌式演唱。但在“戏窝子”泉州,这么优秀的作品找到了知音!瞧,戏剧表演结束时,许多泉州观众站起来鼓掌,久久不愿散去,以最热烈的方式向演员们致敬。
专访
“川剧皇后”沈铁梅:
致力探寻 戏曲创新路
“沈铁梅的一张嘴,林为林的一条腿,曾静萍的一双手”,说的是川剧、昆剧、梨园戏的三位艺术家。
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铁梅现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致力于川剧的传承与创新,被业界誉为“川剧皇后”。她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子,但嗓音独具穿透力,昨夜她与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携手献演川剧《李亚仙》,成为此次戏剧展演的一大亮点。
谈起对泉州的印象,沈铁梅说,过去也曾来过泉州,如2007年来这里当过评委,这是一个喜欢茶的地方,有许多的寺庙、很多的瓷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此次来泉州,特地吃了小吃面线糊,最想去听的就是南音。泉州拥有那么多剧种,保护得也很好,以前曾看过泉州梨园戏,梨园戏的剧作家王仁杰、表演艺术家曾静萍,皆是自己心中很钦佩的。“川剧虽有300年历史,但和梨园一比,年轻了许多。”
沈铁梅说,自己一出生,就与戏曲结缘了,因为父亲母亲都是京剧里的旦角,加上自己是川剧旦角,一家有三旦角。
沈铁梅父亲是重庆市京剧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沈铁梅才两三岁时,就能行腔落板地唱《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沈福存想让女儿继承自己的艺术流派,可后来,沈铁梅结缘川剧,进了川剧戏校,还拜了川剧名家为师。
沈铁梅的艺术造诣极其深厚,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扮演过孙尚香、金子、李亚仙等许多深受欢迎的角色。
在沈铁梅看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川剧就好比麻辣烫,它既古老,又有当代性。 虽然已是收获了许多荣誉,但她说自己还在艺术的道路上,探寻传统戏曲发展的新方向。(记者 朱彩云)
声音
著名导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吕忠文:沈铁梅是出类拔萃的好演员,她对川剧艺术本体的呈现和独特的唱腔,让泉州戏迷感受到了“川剧皇后”的魅力。通过川剧《李亚仙》,我们感受了重庆川剧院的艺术家们对艺术不懈的探索与追求精神,这是特别值得泉州戏剧工作者学习的地方。此次中外戏剧展演,让海内外戏剧工作者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繁荣中华戏剧艺术。
《李亚仙》是我国戏剧界常演不衰的题材,在泉州也有梨园戏版本《李亚仙》,关于李亚仙的故事许多戏迷都熟悉。但舞台艺术就是这样,常演常新,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创作,又一次发展,展现在戏迷心中的都是不一样的“李亚仙”。
来自台湾的林显壁:太令人震惊了,没想到有这么多戏迷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走进剧场时,简直惊呆了,剧场座无虚席,我是站着看完这部戏的,有的观众甚至就在前面的台阶席地而坐。《李亚仙》的故事很凄美,戏剧有教化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 (记者 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