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有一种烦恼叫“初二现象”

有一种烦恼叫“初二现象”

  海都闽南网讯 “这阶段,很多初二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学坏了……”近日,记者在与市区多位心理咨询师聊天中得知,本学期过半后,他们陆续接待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咨询,这些家长虽然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但是大家遇到的问题相似: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在进入初二后,染上了“抽烟”、“逃学”、“染头发”、“结交陌生朋友”等恶习,让家长们十分担忧。

  对此,相关老师和专家指出,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经阶段,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合理引导,孩子会顺利走出叛逆期。

上了初二 孩子就变“坏”?

  “孩子上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成绩滑坡,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还特别逆反,听不进我和他爸爸的话……”说起正上初二的儿子,家住国泰官邸的吴顺玲女士就烦恼不已。更让吴女士气愤的是,前几天儿子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低俗小说,封面女郎暴露的打扮足以让人脸红,而儿子竟不以为然地说,全班同学都流传着看,现在刚好传到他手里,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面对儿子的这种态度,吴女士狠狠地教训起来,而儿子却不耐烦地摔门而出。“这还是我的孩子吗?怎么越来越陌生呢?”吴女士充满焦虑却又无可奈何。

  通过吴女士的介绍,记者在对几位孩子正在上初二的妈妈们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进入初二后,开始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不完成作业、不参加考试,甚至期中考过后出现了逃学的现象,躲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无论家长、老师如何规劝,他们都无动于衷。“现在孩子大了,我们反倒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当家长了,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怎么才能让他们快乐起来。”

老师为难 初二生让人头疼

  “初二学生是最难管的。”泉州三中团委书记陈心宇老师告诉记者,厌学、和大人顶撞、早恋……很多不良现象从初二萌芽,这在男生身上表现得比女生更为明显。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

  在中学里流传这么一句话:“初一势均力敌,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俨然成为中学阶段成绩的分水岭。叛逆、冲动、敏感,初二是个敏感的特殊时期,也是教育人士非常关注的“初二现象”。

  南光中学的谢玉琳老师,从事初中教学近10年,也向记者感叹初中班主任不好当,做学生思想工作经常要斗智斗勇,“现在的孩子很不合作,甚至以跟老师作对为荣,女生也爱打扮,喜欢交朋友”。

  “初二进入‘分化阶段’,跟不上学习更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谢老师认为,首先,从学科方面来说,初二增加了物理,数学增加了几何的内容,这些学科的增加都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实验归纳能力,一些智力开发较慢的学生感觉比较吃力,就觉得初二的学习比较难。其次,这一阶段的孩子独立性增强,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学习有压力再加上与老师家长沟通不顺畅,矛盾就会累积,一触即发。

  初一新生对中学生活有新鲜感,同学之间也不太熟悉,更容易专注学习。到初二时,同学相处得比较熟了,容易互相影响,比如玩电脑游戏。以公立校为例,初二一场考试下来,20%~30%的同学在30分以下甚至更低,这都是普遍的。甚至有的孩子到了初二下学期,已经完全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刚念初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到初二出问题时才开始紧张,这是不对的。

“初二现象”有缘由家长应多尊重多理解

  小宇是一名初二学生,家庭变故导致他情绪低落,自暴自弃。科任老师都说这学生很聪明,但上课很少抬头,不过每次考试都还不错。班主任陈老师在课堂上留心观察,发现他其实是口语表达不清晰。有一天,陈老师无意中发现小宇的本子上写着:我再也不能这么没用……陈老师明白了。

  接下来的课,陈老师准备了一个很好表达的问题,给同学们时间思考,其实是给小宇时间思考。当陈老师点小宇回答时,他回答得很好。课后陈老师对小宇说:“老师没有放弃班上的每个学生,更何况你这么聪明!你要记住,你以后会是我们班的骄傲!”从此,小宇的头抬得高高的。“如果你说英语,他说汉语,你们能交流吗?”黎明大学心理咨询老师叶彦琪认为,只有家长、老师和孩子站在同一平台上,以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和“青春期”孩子对话。

  “初二现象”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叶老师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身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家长对他们的这一变化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有了足够的理解,就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在教育态度上,也会给孩子多一些平等。

  “孩子念初二之后,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飞虎说,这个时期需要父母多费心,每周要和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话聊天或是面对面地交谈,这样能够帮助自己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出现更大的麻烦。

  陈飞虎还说,家长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与他们平等对话,以正面教育为主,多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少去打骂,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平安度过这一“心理危险期”,健康成长。(本网记者 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