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垮台,被抄家的时候,为何隐藏了800多万两银子?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垮台,被抄家的时候,为何隐藏了800多万两银子?

八百万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但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八王爷允禩在逼宫失败被夺爵抄家的时候,他的身上藏的不止八百万两而是一千万两银票。

这个细节带来的其实有两个疑问,第一是八王爷允禩哪来的那么多钱。第二是他藏了这一千万亮究竟有什么目的。但也不算太大的疑问,因为在电视剧当中其实也已经基本说清楚了。

电视剧当中的八王爷允禩,自康熙朝后期就被称为“八贤王”,这位八贤王胤禩口碑极佳,在大多数朝廷文武官员心目中,是一个“宽厚仁德”的温文尔雅的皇子。即使是在“清廉”方面,这位八阿哥也是公认的“有德君子”。在康熙四十六年四阿哥胤禛揭露出国库空虚,而国库空虚的根本原因居然是被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借空了的大背景下,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地方官员几乎无人不借国库银两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是皇子当中极少数没有染指国库欠款的皇子之一。当然,作为兼管户部的皇子,国库空虚至此,八阿哥胤禩是有直接责任的。

由此看来,这个八贤王的确是既虚伪又有心机。所谓的虚伪,就是他利用兼管户部的权力,拿国库的银子慷朝廷之慨,为自己博得“宽仁贤德”的好名声。康熙对此也是逐渐看的越来越清楚,他在临终对八阿哥胤禩的评价一针见血: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又处处学不像。朕是以宽仁治天下,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八阿哥胤禩的宽仁背后的代价就是国库的银子被借光了。

但慷朝廷之慨的八阿哥胤禩,自己却绝不染指朝廷国库的一两银子,他在收买人心的同时,刻意的树立自己“清廉”的好名声,这样的心机也说明了他的志向不是一般的“权力”欲望,而是志在“皇位”,他的目的直指“太子之位”。

尽管八阿哥胤禩处心积虑的收买人心,塑造自己的“贤德”名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位八贤王不爱财不敛财。被抄家时私藏的一千两银子说明他是既爱财又“敛财有方”。

在康熙把江山社稷交给雍正的时候,国库的存银不足八百万两,即使到了雍正朝,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临死前得罪了天下人也只是积攒了国库银两五千万两。八阿哥胤禩的一千万两在康熙朝算得上“富可敌国”,在雍正朝也抵得上国家财富的五分之一。那么他是怎么敛财的呢?这一点电视剧没有明说,但是从一些细节上我们可以推断出八阿哥胤禩敛财的渠道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八阿哥胤禩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他的生意应该是做的非常不错。电视剧当中的那个藏着《百官行述》的万永当铺就是八阿哥胤禩的买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两种买卖是利益丰厚的,一种是当铺,一种是钱庄。而且类似于这样的买卖八阿哥胤禩应该不止一个。

电视剧当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几乎是八爷党的活动中心的伯伦楼“茶餐厅”应该至少是有八阿哥胤禩的股份。

所以,八阿哥胤禩敛财的其中一部分应该是“生意利润”。

第二,八阿哥胤禩利用自己的八爷党的势力,以及自己兼管户部的便利,在建立自己势力的同时,一定是安排了不少自己的党羽到有利益有油水的职位,而这些被安排了“肥差”的官员对八阿哥胤禩的“孝敬”应该也是数量不菲的一个收入来源。这其实就是另一种“卖官鬻爵”。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和他的“江夏镇”。

任伯安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他能够得到这样的“肥差”应该就是仰仗这样一个关系,任伯安因此也就成了“八爷党”的核心。

江南巡盐道这个“肥差”几乎是大清的第一肥差,扬州的盐商都归江南巡盐道管理,盐商们要想生意顺利甚至是搞点“走私”,对江南巡盐道的“打点”绝对不是什么“等闲的”打点。电视剧当中交代的很清楚,任伯安每年给八阿哥胤禩孝敬的银子不少于一百万两,这还不算江夏镇刘八女的孝敬。这些应该是八阿哥胤禩敛财的最重要的部分。

第三,八阿哥胤禩是一个开牙建府属理政务的皇子,手中有很大的权力,按照清朝的惯例,地方官员每年的“孝敬”,比如“冰敬(防暑降温费)”和“炭敬(冬季取暖费)”的规模和数量都不会太少,这几乎是清朝大小“京官”的灰色收入的绝大部分。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果不把相关的上司打点好,不可能那么顺利。

当然,这个收入应该是八阿哥胤禩敛财的一小部分。

这样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手里有一千万两银子的“存款”应该是不算“意外”。

这一千万两的“存款”应该是八阿哥胤禩一辈子的“积蓄”。他当然不可能拱手送给雍正变成国库的“营业外收入”,所以只要有可能,私藏应该是必然的。八阿哥胤禩在被抄家之前自然要有所准备。并且他是以攻为守。

八阿哥胤禩精心策划了一场“逼宫政变”,但是最终他没能在这场“摊牌式”的对抗当中取胜,落败的他对自己被夺爵抄家是一定有思想准备的。所以当他见到前来抄家的雍正的三阿哥弘时和图理琛的时候,主动告诉弘时:你们不搜身吗?我的身上可藏了一千万两银子!

弘时当然不敢贸然的搜八阿哥胤禩的身,他也不想把事情做绝,毕竟到目前为止,八阿哥胤禩还没有把他拉下水,他可不敢“节外生枝”。所以,他给了胤禩一个台阶:无论如何八叔也是先皇的儿子,当今皇上也只是有旨意抄家,没旨意搜身。八阿哥胤禩对弘时的心理摸得很透,所以他赌的很有把握。

但是,八阿哥胤禩这一千万两“积蓄”的用途却是很让人敬佩的。他把这一千万两全部分给了家人和奴才。

他除了拿出一半给了即将回到娘家的老婆五百万两之外,剩下的都分给了奴才和下人。从几万两到几千两不等。遭到抄家囚禁的厄运,还能惦记自己的家人奴才和下人,八阿哥胤禩在这一点上很像一个“贤王”,挺仁义的,自己即将落魄,不忘安排好后事。

但是,八阿哥胤禩对奴才下人的恩惠其实还是有目的的。弘时为了防止八阿哥府上的这些奴才下人们留在京城“胡说八道”,把他们通通发配到遥远的云南。这样的处置其实是非常残酷,用心也是非常险恶的,这样的处置,绝对会导致八阿哥胤禩的奴才下人们对雍正的极端仇恨。而八阿哥胤禩对奴才下人们的体恤,只会让他们对八阿哥胤禩“感激不尽”。果然,这些被发配的八阿哥的奴才下人们,在被发配的途中大肆宣传八阿哥胤禩的“仁德”,同时散布各种针对雍正的“谣言”,包括“篡位”,“弒母”,“杀兄”,“残暴”,“好色”等等,这些谣言后来被那个仰慕吕留良的读书人曾静总结出了雍正的“十大罪状”,这个舆论对雍正的影响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消除,八阿哥胤禩用五百万两银子制造的舆情,实在是太值了。

从康熙四十六年开始就一直是屡战屡败的八阿哥胤禩,在彻底失败之后干的这件事,大概是他“败战计”用的最出色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