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徐州下周天气预报徐州暴雨最新消息

为祖国庆生,

8天小长假徐州下周天气预报你打算怎么过?

不管是出去看世界还是留守在家,

这些方面你得注意~

雨,雨,雨!

后天最低气温11度

节日天气

提醒:

大家一定提前看好天气预报

及时调整行程~

10月节气

10月,金风飒飒、硕果累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10月有两个重要徐州下周天气预报的节气——寒露和霜降。

寒露

今年寒露是10月8日,“双节”最后一天。天气将冷未冷,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正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特征。所以,民间有句老话“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等到露珠起时,天气会越来越凉,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

霜降

今年的霜降是10月23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身体的影响。

十月养生

假期有人会选择外出游玩,也有人喜欢窝在家里休息,还有人会“充电”读书,这些养生知识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保证睡眠,忌熬夜

秋季,随着日照时间的改变,作息时间也需做出相应调整。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以养“收”气,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加强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长期居家、体弱人群更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多热食、少凉食

进入秋季,天气仍然是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调理脾胃,适时进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少辛增酸,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

预防秋燥、秋乏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而秋乏,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十月防病

10月秋风阵阵、凉爽宜人,在感受这份舒爽的同时,殊不知一些潜伏的“秋季病”也悄然而至。因此,秋季加强疾病的防治,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感染性腹泻

秋季导致感染性的腹泻主因是病毒感染,有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等,一般婴幼儿多发。

徐州下周天气预报徐州暴雨最新消息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3-10次以内,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

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粘液便等;

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

➤如何预防

预防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保暖,避免其腹部着凉;

经常对家中婴幼儿的奶瓶、水杯等用品煮沸消毒;

6个月-3岁的宝宝,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

10月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此时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注意区别

流感≠普通感冒

发病症状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

发热

急起高热(腋下温度≥38℃)

不发热或轻、中热,无寒战

头疼

头疼欲裂

偶有发生

身体酸痛

徐州下周天气预报徐州暴雨最新消息

全身疼痛

轻微

身体虚弱

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轻微

精神疲倦

初期出现

不一定

胸闷

可能严重

不严重

喷嚏、咽痛及咳嗽

常见、可能严重

轻度

并发症

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少见

病程长短

5-10天,时间较长

3-5日

➤如何预防:

加强锻炼,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服;

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

发生病例后,要及时治疗;

探望病人要注意自徐州下周天气预报我保护,带口罩;

对流感、流脑、麻疹等,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

季节性抑郁

天气日渐转凉,反而会出现心情郁闷,四肢发麻、疲惫、失眠等情况,其实秋天是季节性抑郁症的高发期。

➤易感人群

研究发现日照时间的减少会引发“秋季抑郁”。

“秋季抑郁”多发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更年期女性,孕产妇或老年人;刚经历了负面生活事件没得到及时心理疏解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并且体质较弱及平日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

➤预防措施

增加室外活动,老年人推荐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

生活工作有规律,积极应对生活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如多交朋友、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兴趣爱好等。

皮肤病及过敏症

秋季皮肤水分易流失,从而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易出现皮肤过敏问题。而随着大闸蟹等美食上市,因吃虾蟹过敏的病人也会增多。

这一方面跟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虾蟹类食物中的异种蛋白质含量很高,性寒且带湿毒,属“发物”,皮肤病患者或皮肤易敏感的人不宜吃。

温馨提示:多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勤运动,尽量不前往“人山人海”的景点。发现有染病迹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再次祝大家假期快乐~

吃好,喝好,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