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与操作规程应如何粘贴? 爱问知识人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与操作规程应如何粘贴? 爱问知识人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与操作规程应如何粘贴?

一. 目的和作用在实施HSH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H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二. 具体内容针对不同岗位辨证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工作范围(内容),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内容不断修改,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 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要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7)。 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辩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具体的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需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作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不知所措,不会处理。
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一并列出。(10)。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作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
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要查阅相关的制度汇编。(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
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三. 编制和应用步骤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作业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作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
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作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