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与套用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与套用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与套用

基本介绍

中文名: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与套用出版时间:2013-11页数:332

基本信息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与套用丛书名 :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作 译 者:张立,童之磊,张博 陈立峰出版时间:2013-11千 字 数:402版 次:01-01页 数:332开 本:16(170*235)I S B N :978712119159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内容产业和着作权制度为大背景,以网际网路和数位技术为主线条,介绍了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係,并介绍了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在内容产业中的具体套用。本书在全面介绍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的同时,对其局限性和未来趋势也有所探讨。

目录信息

第1章 Chapter 1数字着作权概述 11.1 数字着作权保护简介 21.1.1 着作权的产生 21.1.2 技术的进步对着作权法律的影响 31.1.3 技术措施在着作权保护中的套用 41.1.4 着作权管理的数位化与数字着作权管理 61.2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发展 71.2.1 DRM技术的提出 71.2.2 典型的DRM体系结构 91.2.3 DRM标準 121.2.4 反盗版与盗版之争 151.3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研发现状 181.3.1 数字权利登记注册 181.3.2 多粒度授权技术 201.3.3 硬体绑定技术 211.3.4 多种分发技术 241.3.5 富媒体内容着作权保护技术 271.4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市场格局 301.4.1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产品种类 301.4.2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市场分类 33第2章 Chapter 2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372.1 数字权利描述语言的体系结构和实体模型 382.1.1 DREL相关概念 392.1.2 DREL体系结构 402.1.3 DREL实体模型 412.1.4 DREL语言模型 432.1.5 DREL的意义 442.1.6 国内研究现状 442.1.7 现有研究的不足 452.2 开放式数字权利语言 462.2.1 ODRL的模型 462.2.2 ODRL权利数据字典语义 522.2.3 XML语法标记 542.2.4 ODRL的扩展定义 542.2.5 ODRL的主要特点与相关套用 552.3 可扩展权利标记语言(XrML) 562.3.1 XrML数字内容传播流程 562.3.2 设计原则与目标 562.3.3 XrML优缺点 572.3.4 XrML语法结构组成 582.3.5 XrML核心概念 582.3.6 XrML核心扩展能力 632.3.7 XrML一致性 632.3.8 XrML标準扩展与内容扩展 642.3.9 XrML套用现况 652.3.10 XrML套用实例:MPEG-21 652.4 数字权利描述语言的比较 742.5 其他数字权利语言 79第3章 Chapter 3数字内容信息加密及信息隐藏技术 813.1 数字加密 823.1.1 加密技术简介 823.1.2 加密技术标準和格式 863.1.3 加密方法 893.1.4 密钥的攻击分析 963.1.5 密钥的管理 983.1.6 相关加密衍生技术 1013.2 数字摘要 1013.2.1 基本原理 1023.2.2 数字摘要的套用 1023.2.3 相关算法介绍 1043.3 数字水印 1063.3.1 概述 1063.3.2 特徵/特点与评价标準 1103.3.3 研究与发展 1133.3.4 数字水印的分类 1163.3.5 数字水印的原理 1203.3.6 攻击分析 1213.3.7 数字水印系统模型 1243.3.8 常见水印算法介绍 1283.3.9 数字水印的安全性设计 1313.4 媒体指纹 1353.4.1 媒体指纹概述 1363.4.2 媒体指纹的分类 1373.4.3 媒体指纹的相关研究 1403.4.4 媒体指纹系统的关键设计点 142第4章 Chapter 4数字标识与认证 1454.1 着作权标识 1464.2 内容元数据及标识 1474.2.1 内容元数据 1474.2.2 内容标识 1484.2.3 其他标识系统 1544.3 客户端标识 1554.3.1 软体标识方案 1554.3.2 设备标识方案 1564.4 用户身份认证和识别 1574.4.1 用户信息认证方式 1574.4.2 智慧卡认证方式 1584.4.3 生物特徵方式 1584.4.4 PKI认证方式 1604.5 用户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势 163第5章 Chapter 5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体系 1655.1 体系模型 1665.1.1 业务模型 1665.1.2 数据流模型 1685.1.3 技术体系与业务系统的关係 1695.1.4 典型的系统构架 1705.2 OMA技术体系 1725.2.1 信任模型 1735.2.2 基础下载 1745.2.3 超级分发 1755.2.4 流媒体 1775.2.5 域 178 5.2.6 离线设备支持 1795.2.7 广告管理 1805.3 Marlin技术体系 1815.3.1 内容获取用例 1825.3.2 共享与超级分发 1865.3.3 超级分发 1875.3.4 使用OMArlin进行移动分发 1875.4 WMRM技术体系 1895.4.1 使用的加密算法 1905.4.2 获取一个证书 1925.4.3 获取内容密钥 1935.4.4 解密内容 194第6章 Chapter 6数字着作权交易与保护 1976.1 数据的安全传输 1996.1.1 IPSec安全传输技术 1996.1.2 SSL安全传输技术 2026.1.3 SSL VPN与IPSec VPN技术比较 2046.2 基于软体的着作权保护技术 2056.2.1 软加密技术 2056.2.2 硬加密技术 2066.3 流媒体加密 2096.3.1 流媒体加密的特点 2106.3.2 流媒体数据的网路传输方式 2116.3.3 流式网路传输协定 2126.3.4 多媒体数据编解码技术 2166.3.5 数据流化技术 2186.3.6 流媒体加密技术 2216.3.7 用分组密码进行流式档案加密 2226.3.8 用序列密码对媒体流加密 2246.3.9 流媒体数据加密 2256.3.10 MPEG-1加密方法 2276.3.11 基于DirectShow的流媒体加密传输 2306.4 电子交易安全技术 2336.4.1 基于SET协定的安全电子交易 2336.4.2 CA认证系统 2376.4.3 安全电子交易(SET)协定与CA认证 2436.5 数字内容封装与分段控制 2456.6 内容交易与分发管理 2466.6.1 超级分发 2476.6.2 二次分发 2486.6.3 批量分发 2496.7 基于可信机制的交易管理 2506.8 数字着作权跟蹤 2546.8.1 完整着作权的交易跟蹤 2546.8.2 作品细粒度交易跟蹤 2556.8.3 盗版跟蹤 256第7章 Chapter 7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的典型套用 2617.1 电子图书 2627.2 原创文学 2637.2.1 原创模式的数字出版平台 2637.2.2 原创模式的数字出版服务方式 2657.3 移动数字音乐 2667.4 数位电视 2677.4.1 付费数位电视领域DRM套用 2687.4.2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在数位电视领域套用现状 271 7.5 基于智慧卡的数字着作权保护 2727.5.1 智慧卡技术 2727.5.2 基于智慧卡的数字着作权保护系统 2737.6 Real公司数字着作权保护方案 2747.7 苹果公司套用着作权保护 2767.8 亚马逊Kindle套用着作权保护 2797.9 移动出版业务的数字着作权保护 2827.9.1 套用场景一:客户端的数字内容着作权保护套用 2837.9.2 套用场景二:彩信方式的数字内容着作权保护套用 2847.9.3 套用场景三: WAP方式的数字内容着作权保护套用 2857.9.4 套用场景四:通过渠道进行内容分发 2867.9.5 套用场景五:线上阅读 2867.10 网际网路出版套用 2877.10.1 网际网路出版业务 2877.10.2 网际网路出版平台各组成部分 2887.11 我国政府对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的重视 289第8章 Chapter 8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发展趋势与思考 2918.1 数字着作权保护技术的局限性 2928.1.1 产业界对DRM的反思 2928.1.2 DRM的法律禁区 2938.1.3 DRM技术的不足 2958.2 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对着作权保护的潜在影响 2968.2.1 本体论的产生 2968.2.2 语义网、知识库等内容碎片化技术的出现 2978.2.3 云计算、大数据等内容管理技术的发展 3008.2.4 P2P等内容传播技术的崛起 3028.3 开源与开放催生了新的授权模式 3038.3.1 网际网路的新特徵 3038.3.2 Copyleft与CC 3058.3.3 Open Access等Open系列 3068.3.4 加强着作权保护与开放着作权将并存 308参考文献 311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