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张弌铖主演的《红与黑》来杭,导演孟京辉:选择一条和自己对话的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刘玉涵
从乌镇出发,走过长沙与南京,12月3日,孟京辉的《红与黑》全国巡演来到了杭州站,迎来巡演的高潮。
《红与黑》由孟京辉导演,梅婷、张弌铖领衔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空花组”主演,将从12月3日到5日在杭州剧院上演三天。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最负盛名的百年巨著。
孟京辉带着对这部时代巨著的敬畏和热爱,再度和德国著名戏剧家塞巴斯蒂安·凯撒合作,将《红与黑》搬上了戏剧舞台。
但是改编经典不易,怎么改,怎么改得好,是最先要面对的问题。
孟京辉也说,从一个剧本到舞台,中间有无数条路都可以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最轻松的路,可以选择最难的路,可以选择更加凶险的路,但我们都没有选择。我们选择的是一直在和自己对话,一直在和自己思考。”
对孟京辉来说,和自己对话,其实更是和原作者对话。他排《茶馆》,是在跟老舍对话;做《红与黑》,是在和司汤达对话;还有的戏,是和莎士比亚对话……
“我作为一个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我得拍拍他的肩膀、掏掏他的耳朵,跟他说,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司汤达作为一个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家,讲述的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故事,这样一部经典名著,怎么让当下的中国观众引起共鸣、有所收获呢?
孟京辉表示自己通过和司汤达对话,学到了很多。他会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时代、一个信息时代,这种物质对人到底是有真正的价值吗?
“司汤达在和这三个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从来没谈物质生活。他们谈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谈的是他的灵魂成长,谈的是他放纵自己想象的时候人的尊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一聊的事。”
这样一部剧可以让我们思考,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我们自身的关系。
对于演员来说,《红与黑》的创作更是一个自我对话、自我成长的过程。
孟京辉笑说:“有好长一段时间,张弌铖都不爱说话了。我就知道了,差不多了,这戏差不多了,因为他一直在自己跟自己说话。”
一个多月的排练当然集中了主创们这一个多月的能量,但是每个演员都把这一个多月之前的多少年的能量也都拉到剧里。他们都沉浸其中,不断与自己对话,不断地生长。所以这部剧在孟京辉看来,是一部水到渠成的成果。
梅婷在《红与黑》中饰演德·瑞纳夫人,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角色。在她看来,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就是一棵植物不断生长的过程。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自己在让这棵植物慢慢升高起来,在不断地丰富这个人物。
梅婷也表示自己从德·瑞纳夫人身上汲取了很多的能量:
“德·瑞纳夫人在遇到于连以后,打开了她的生命,找到了她的最爱,包括对孩子、对爱人。其实同时,她是找到了她自己,她对她自己的爱,她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了,她知道了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什么在绽放。当你被一个东西点燃的时候,其实是点燃了自己的生命。”
而饰演于连的张弌铖则表示,自己和人物距离非常远,本人性格跟他完全不一样,外表更是相差甚远。“小说党看到我一出现,可能就不想看了。小说里的于连是一个又矮又瘦,很女相、中性的人,而我是一个又高又壮,然后又很阳光的一个男孩。”风趣的调侃引得众人大笑。
所以,在这个戏里面,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成长。张弌铖希望观众能够抛弃对他外形与原著不符的印象,而看到于连这个人的成长。与许多人对于连富有野心的认识不完全相同,这部剧着重把他塑造为一个自我成长者,这也是对名著的一种解读。
“其实每个人看小说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就想展示我理解的,他的成长过程。”
这时梅婷表示,在她心里,张弌铖就是唯一的于连。张弌铖也指向梅婷——“唯一的德·瑞纳夫人。”又指向罗欢——“唯一的玛蒂尔德。”
一落座,张弌铖就大口吃起甜品,引得主创们笑作一团
孟京辉说:“张弌铖的于连,梅婷的德·瑞纳,罗欢的玛蒂尔德小姐,他们共同组成一个联络。这个联络在舞台上,会引起无数的遐想。这个遐想本身,又控制着你,又放纵着你。这样一种特别美妙的结合。”
让我们期待这场独一无二的《红与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