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怎么来的(过桥米线由来的介绍)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过桥米线怎么来的,过桥米线由来的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过桥米线的由来:
2、图例1
3、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清代,云南南部蒙自城外的一个湖中央有一个岛。有个秀才去岛上读书,贤惠勤劳的妻子经常弄来他爱吃的米粉,送去给他做晚饭。但是当她去岛上的时候,米粉并不热。
4、后来偶然送来一份鸡汤,秀才老婆发现鸡汤像锅盖一样涂了一层厚厚的鸡油,可以让汤保温。如果吃之前放点调料和米粉,会更爽口。于是她煮了肥鸡、管骨等。成清汤,盖上浓浓的鸡油;米粉都是家里烫的,很多食材都切薄到岛上,然后用烧开的油煮,再加上米粉,好吃又滑。这种方法一经流传,人们纷纷效仿,因为要过桥才能上岛,为了纪念这位贤妻,后人称之为“过桥米线”。
5、图例2
6、传说蒙自市的南湖曾经风光旖旎,经常被文学家、诗人用来在这里攻书读诗。有一个叫杨秀才的人经常去胡鑫馆学习,他的妻子给那里送饭。读书人读书刻苦,经常忘了吃饭,以至于经常吃冷饭凉菜,身体越来越疲惫。他老婆又急又心疼,就把家里的母鸡杀了,用砂锅煮了,送去给他。等她再去收筷子的时候,看到送来的菜完好无损,老公还在看书。不得不把食物拿回去重新加热,但当她拿起砂锅时,她发现它还是热的。她揭开盖子。原来的汤面上涂了一层鸡油,陶制器皿传热差,热量被封在汤里。
7、以后他老婆就用这种方法取暖,在热鸡汤里放点米线、蔬菜、肉片煮,趁热给老公吃。后来很多人跟着她创新做菜,做出来的米粉真的很好吃。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中央的亭子要经过一座小桥,所以大家都把这种吃法叫做“过桥米线”。
8、经过历代云南厨师的改良和创新,“过桥米线”已成为云南南部的著名小吃。
9、图例3
10、一个读书人读书时,妻子为了避免丈夫吃饭时太凉,就往汤里倒热油取暖。她老公用的时候,面汤还是很烫的,只能用小碗凉着吃。用筷子把砂锅里的米线放回碗里,米线把两碗做成一座桥,寓意老婆送米线过桥,所以叫过桥米线。
11、图例4
12、它是由清代道光年间云南建水县学者李京春(时任山西稷山县令)所创。
13、图例5
14、传说有一个书生,喜欢玩,不想好好读书。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妻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的妻子却对学者们对读书的愉悦和厌倦深感忧虑。他对秀才说:“你整天玩,不思上进,不想争老婆孩子?”他听了妻子的话,深感惭愧,于是在南湖建了一间书房,独居苦读,妻子与他分忧。一日三餐送到学生自习室。
15、学者在学业上进步很大,但也日渐消瘦。老婆看在眼里,心疼,想着弥补。宰鸡煨汤,切肉,备米线,备秀才早餐。儿子小的时候把肉片放在汤里,妻子愤怒地斥责儿子的恶作剧。他赶紧拿起肉片,视之为熟,尝了尝,尝了尝,很香,很欢腾。就是把罐子和篮子拿过来送到书房。
16、由于过度劳累,他晕倒在南湖大桥上。当盛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发现他的妻子醒了。汤和米粉状况良好。面汤被浮油覆盖,没有一丝热气。我怀疑汤凉了,就用手掌盖住了汤锅。天气又热又热,我觉得很奇怪